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本地传输网的层次体系及技术选择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0页
   ·课题背景第9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9页
   ·论文章节安排第9-10页
第二章 传输网的网络定位第10-20页
   ·传输网的基本概念第10页
   ·传输网和业务网的区别和联系第10页
   ·我国传输网的传统传统层次体系第10-20页
     ·传输网的层次体系第10-11页
     ·传输网和业务网的关系第11-20页
第三章 目前主要的传输技术第20-35页
   ·SDH技术第20页
   ·MSTP技术第20-22页
   ·ASON技术第22-24页
   ·基于T-MPLS/MPLS-TP的PTN技术第24-25页
   ·IP/MPLS技术(IPRAN技术)第25-26页
   ·其它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第26-28页
     ·PBT技术第26-27页
     ·VPLS第27-28页
   ·WDM(波分复用)技术第28-31页
     ·编码调制技术第29-30页
     ·色散补偿技术第30页
     ·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第30-31页
     ·前向纠错技术第31页
   ·OTN技术第31-33页
   ·微波技术第33页
   ·PDH技术第33-34页
   ·主要运营商采用的主要传输技术第34-35页
第四章 本地电信业务的分类、特点和接入技术第35-62页
   ·本地电信业务的分类、特点第35-38页
     ·本地电信业务的分类第35-36页
     ·本地电信业务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第36-37页
     ·典型家庭用户的接入带宽第37-38页
   ·本地电信业务的接入技术第38-62页
     ·接入技术的分类第38-39页
     ·接入技术简介第39-62页
第五章 本地传输网的层次体系结构第62-75页
   ·本地电信业务的带宽模型第62-63页
     ·本地电信业务的汇聚型特点第62页
     ·用户接入的网络拓扑结构第62页
     ·本地电信网的树型模型第62-63页
   ·本地传输网的评价标准第63-64页
   ·xPON的最佳覆盖半径第64-67页
     ·覆盖区域模型第64-65页
     ·单用户成本计算方法第65-66页
     ·单用户成本最低的条件和可选覆盖范围第66-67页
   ·移网基站的有线接入技术选择第67-70页
     ·移网基站采用MSTP技术接入第67-68页
     ·移网基站采用PTN技术接入第68-69页
     ·移网基站采用xPON技术接入第69页
     ·移网基站三种接入技术的比较和选择建议第69-70页
   ·综合接入区第70-73页
     ·城市地区的综合接入区第71-72页
     ·农村地区的综合接入区第72-73页
   ·汇聚区、汇聚层级和汇聚层传输网络第73-74页
   ·核心交换节点和核心层传输网络第74页
   ·本地传输网的层次体系第74-75页
   ·本地传输网的层次体系演进第75页
第六章 各层本地传输网的技术选择及发展方向第75-78页
   ·边缘接入层的技术选择及发展方向第75页
   ·汇聚层的技术选择及发展方向第75-76页
   ·核心层的技术选择及发展方向第76页
   ·传输系统组成及其速率等级的确定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联通WCDMA核心网网络规划
下一篇:CDMA网络WAP网关设计与优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