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插图清单 | 第11-12页 |
表格清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我国桥梁建设成就和展望 | 第13-14页 |
·我国桥梁建设成就 | 第13页 |
·我国桥梁发展展望 | 第13-14页 |
·桥梁结构施工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我国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桥梁施工方法回顾 | 第16-17页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 | 第17-18页 |
·桥梁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施工控制影响因素和误差调整方法 | 第20-25页 |
·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结构参数 | 第20页 |
·施工工艺 | 第20-21页 |
·施工监测 | 第21页 |
·结构计算分析模型 | 第21页 |
·温度影响 | 第21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 | 第21页 |
·施工管理 | 第21-22页 |
·施工控制的误差调整理论和方法 | 第22-24页 |
·设计参数的识别和调整 | 第22页 |
·卡尔曼(Kalman)滤波法 | 第22-23页 |
·灰色系统理论法 | 第23页 |
·最小二乘法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理论 | 第25-27页 |
·正装分析法 | 第25页 |
·倒装分析法 | 第25-26页 |
·无应力状态法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浍河大桥主桥模型计算及设计复核 | 第27-33页 |
·工程概况 | 第27-28页 |
·浍河大桥主要参数 | 第28页 |
·设计复核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29-30页 |
·施工控制计算模型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5章 浍河大桥主桥施工控制 | 第33-58页 |
·施工控制的目的和依据 | 第33页 |
·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法 | 第33-41页 |
·应力观测 | 第33-35页 |
·线形观测 | 第35-39页 |
·温度观测 | 第39页 |
·各施工阶段的监测实施 | 第39-40页 |
·施工阶段监测实施的总体要求 | 第40页 |
·施工监控的实现流程 | 第40-41页 |
·施工监控的实施进程表 | 第41页 |
·施工控制的计算影响因素误差的预测分析和调整 | 第41-43页 |
·施工监控计算考虑的主要因素 | 第41-42页 |
·施工控制中试验量测项目 | 第42页 |
·施工控制进程中模拟的结构实时分析调整 | 第42-43页 |
·施工过程注意事项 | 第43-44页 |
·施工控制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流程 | 第44-48页 |
·施工控制的组织机构和分工 | 第48-50页 |
·施工控制的组织机构 | 第48页 |
·施工控制各方分工 | 第48-50页 |
·浍河大桥施工控制实现结果及分析评价 | 第50-57页 |
·主梁悬臂状态各阶段立模标高控制的实现结果 | 第50-51页 |
·桥跨合拢线形控制的实现结果 | 第51-52页 |
·成桥线形的实现结果 | 第52-53页 |
·应力监控的实现结果 | 第53-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8-60页 |
·施工控制经验总结 | 第58页 |
·今后进一步工作和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表 | 第62-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