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4页 |
·滑坡运动速度研究 | 第18-20页 |
·滑坡涌浪理论解析研究 | 第20-21页 |
·滑坡涌浪模型试验研究 | 第21-23页 |
·滑坡涌浪数值模拟研究 | 第23-2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三峡库区典型库岸滑坡涌浪灾害实例分析 | 第27-40页 |
§2.1 新滩滑坡 | 第27-30页 |
·滑坡简介 | 第27-29页 |
·滑坡成因机理 | 第29页 |
·滑坡涌浪特征 | 第29-30页 |
§2.2 千将坪滑坡 | 第30-34页 |
·滑坡简介 | 第30-32页 |
·滑坡成因机理 | 第32-33页 |
·滑坡涌浪特征 | 第33-34页 |
§2.3 龚家方滑坡 | 第34-39页 |
·滑坡简介 | 第34-35页 |
·滑坡成因机理 | 第35-37页 |
·滑坡涌浪特征 | 第37-39页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三峡库区库岸滑坡涌浪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 第40-70页 |
§3.1 量纲分析 | 第40-42页 |
§3.2 实验相似条件 | 第42-44页 |
§3.3 物理模型试验技术 | 第44-48页 |
·试验模型 | 第44-46页 |
·试验控制系统 | 第46页 |
·试验量测系统 | 第46-48页 |
§3.4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8-52页 |
§3.5 物理模型实验中滑坡首浪定义及变化过程分析 | 第52-54页 |
§3.6 滑坡涌浪模型实验成果分析 | 第54-68页 |
·滑坡最大首浪高度敏感性分析 | 第54-58页 |
·三峡库区滑坡最大首浪计算公式 | 第58-62页 |
·滑坡涌浪横向传播分析 | 第62-64页 |
·三峡库区滑坡对岸爬坡浪计算公式 | 第64-66页 |
·三峡库区沿程传播浪计算公式 | 第66-68页 |
§3.7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滑坡速度计算及典型滑坡涌浪灾害反分析 | 第70-91页 |
§4.1 基于水阻力试验的涉水滑坡速度计算模型 | 第70-76页 |
·水下运动块体水阻力实验 | 第70-73页 |
·涉水滑坡力学分析与速度计算 | 第73-76页 |
§4.2 新滩滑坡涌浪灾害计算与反分析 | 第76-81页 |
·滑坡稳定性反算分析 | 第76-78页 |
·滑坡速度及涌浪计算 | 第78-81页 |
·千将坪滑坡涌浪灾害计算与反分析 | 第81-85页 |
·滑坡稳定性反算分析 | 第81-83页 |
·滑坡速度及涌浪计算 | 第83-85页 |
§4.4 龚家方滑坡涌浪灾害计算与反分析 | 第85-89页 |
·滑坡稳定性反算分析 | 第85-87页 |
·滑坡速度及涌浪计算 | 第87-89页 |
§4.5 小结 | 第89-91页 |
第五章 不同河道特征下滑坡涌浪的传播 | 第91-101页 |
§5.1 基本方程 | 第91-93页 |
§5.2 浅水波方程的线性化 | 第93-95页 |
§5.3 滑坡涌浪传播衰减的计算 | 第95-97页 |
§5.4 新滩滑坡涌浪传播计算 | 第97-100页 |
§5.5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6.1 结论 | 第101-103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