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TiO_2光催化研究背景及进展 | 第9页 |
| ·TiO_2光催化机理 | 第9-10页 |
| ·TiO_2的改性研究 | 第10-13页 |
| ·表面光敏化 | 第10-11页 |
| ·金属掺杂 | 第11页 |
| ·非金属掺杂 | 第11-12页 |
| ·碘掺杂 | 第12-13页 |
| ·抗生素使用及处理现状 | 第13-14页 |
| ·抗生素废水的特点 | 第13-14页 |
|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4-17页 |
| ·生物处理法 | 第14页 |
| ·物化处理法 | 第14-15页 |
| ·化学氧化法 | 第15-1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KI-I改性TiO_2的研究 | 第19-30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19-20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0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0-21页 |
| ·TG/DTA分析 | 第20页 |
| ·UV-Vis测定 | 第20页 |
| ·XRD分析 | 第20页 |
| ·BET测定 | 第20页 |
| ·SEM和EDS测定 | 第20-21页 |
| ·XPS测定 | 第21页 |
| ·光催化活性的测试 | 第21页 |
| ··OH的检测 | 第2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9页 |
| ·TG-DTA分析 | 第21-22页 |
| ·UV-Vis分析 | 第22-23页 |
| ·XRD分析 | 第23-24页 |
| ·XPS分析 | 第24-26页 |
| ·BET分析 | 第26-27页 |
|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PVA-I复合物对TiO_2光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0-47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0-31页 |
| ·正交实验方案 | 第31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1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1-32页 |
| ·TG/DTA分析 | 第31页 |
| ·UV-Vis测定 | 第31-32页 |
| ·XRD分析 | 第32页 |
| ·BET测定 | 第32页 |
| ·SEM和EDS测定 | 第32页 |
| ·XPS测定 | 第32页 |
| ·光催化活性的测试 | 第32-33页 |
| ··OH的检测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5页 |
|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 ·TG-DTA分析 | 第35-36页 |
| ·UV-Vis分析 | 第36-37页 |
| ·XRD分析 | 第37-38页 |
| ·XPS分析 | 第38-41页 |
| ·N_2吸附-脱吸分析 | 第41-42页 |
| ·FE-SEM分析 | 第42-43页 |
| ·催化剂Zeta电位测试 | 第43-44页 |
|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4章 典型抗生素可见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47-58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47-48页 |
| ·光降解实验 | 第48页 |
| ·降解反应的活性物种研究 | 第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 ·不同反应时间四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 | 第48-49页 |
| ·Eo、Eb和Ea的比较 | 第49-50页 |
| ·溶液的初始pH对抗生素去除率的影响 | 第50-52页 |
| ·催化剂投加量对抗生素去除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溶液初始浓度对抗生素去除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模拟太阳光下降解机理研究 | 第54-56页 |
| ·Eo和Ec的比较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创新点 | 第58-59页 |
| ·存在问题和建议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