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叶片结构和组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8-11页 |
·叶绿体和色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8-9页 |
·气孔运动对光合作作用的影响 | 第9-10页 |
·叶的结构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0-11页 |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1-16页 |
·光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1-13页 |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3-14页 |
·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4-16页 |
·树冠和树形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6页 |
·植物叶片衰老的机理研究 | 第16-18页 |
·叶片衰老的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能力的的变化 | 第17-18页 |
·木本植物新梢研究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银杏新梢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生理研究 | 第21-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材料 | 第21页 |
·叶片色素含量测定 | 第21页 |
·叶片光强-光合响应曲线,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测定 | 第21-22页 |
·光合参数的变化 | 第22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2页 |
·类囊体膜制备 | 第22页 |
·光合电子传递链活性的分段测定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叶片衰老期间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3-25页 |
·叶片光强-光合响应及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第25-26页 |
·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参数的变化 | 第26-27页 |
·叶片衰老期间荧光参数的变化 | 第27-30页 |
·叶片衰老期间类囊体膜电子传递活性的分析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第3章 银杏新梢叶片衰老过程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 | 第33-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材料 | 第33页 |
·粗酶液的提取 | 第33页 |
·SOD活性的测定 | 第33-34页 |
·POD活性的测定 | 第34页 |
·APX活性的测定 | 第34页 |
·ASA含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GSH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MDA含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衰老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37-38页 |
·衰老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8页 |
·衰老过程中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衰老过程中MDA含量的变化 | 第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附录A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