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降水论文--液态降水(降雨)论文

重力波拖曳及地形高度在内蒙古东部11.07暴雨中的作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引言第8-9页
   ·内蒙古东部地区暴雨主要研究进展第9-12页
     ·内蒙古地区汛期降雨气候特征和暴雨研究第9-10页
     ·内蒙古暴雨发生的环流背景和天气系统第10-11页
     ·山区地形对暴雨的影响第11-12页
   ·地形重力波参数化方案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介绍第16-22页
   ·资料第16页
   ·分析方法第16页
   ·WRF数值模式介绍第16-17页
   ·WRF模式的系统组成结构和程序运行流程第17-19页
   ·WRF模式的物理方案第19-20页
     ·微物理过程(mp_physics)第19页
     ·积云参数化(cu_physics)第19-20页
     ·陆面层(sf_surface_physics)第20页
     ·其它物理方案第20页
   ·OGWD方案简介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暴雨概况及天气形势分析第22-28页
   ·暴雨概况第22页
   ·暴雨发生的天气形势分析第22-25页
     ·500hPa环流形势与暴雨第22-23页
     ·500hPa弱冷平流、850hPa较强暖平流与暴雨第23-24页
     ·切变线与暴雨第24页
     ·高低空配置第24-25页
   ·水汽条件分析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四章 地形重力波拖曳对暴雨的影响第28-40页
   ·数值试验的设计方案第28-29页
   ·模式试验结果及分析第29-31页
     ·控制试验降水模拟结果与实况的对比分析第29页
     ·敏感性试验1降水模拟结果与实况的对比分析第29-30页
     ·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1的对比分析第30-31页
   ·OGWD产生的条件第31-32页
   ·环流形势差异第32页
   ·OGWD对暴雨区大气结构的影响第32-38页
     ·涡度场第33页
     ·假相当位温场第33-35页
     ·湿位涡场第35-37页
     ·垂直速度场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五章 大兴安岭地形高度对降水的影响第40-46页
   ·地形敏感性试验方案第41页
   ·大兴安岭地形对降雨的影响第41-44页
     ·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2结果比较第41-42页
     ·温度平流与流场分析第42页
     ·水汽通量散度场分析第42-43页
     ·垂直速度场分析第43-44页
   ·Froude数的变化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六章 本文主要结论和工作展望第46-48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46页
   ·今后工作展望第46-48页
致谢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论文附图第54-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凡亚比”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及分析检验
下一篇:基于BEPS模型模拟地表蒸散的干旱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