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农田水利建设 | 第9页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 第9页 |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 第9页 |
·农户参与式管理 | 第9页 |
·农民用水协会 | 第9-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水权概念和水权交易的研究 | 第10页 |
·农田水利管理的研究 | 第10-11页 |
·文献评述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12-13页 |
2 基础理论与农田水利管理制度变迁 | 第13-16页 |
·基础理论 | 第13-14页 |
·农村公共物品理论 | 第13页 |
·农村基础设施多中心治理的理论 | 第13-14页 |
·集体行动之困境理论 | 第14页 |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 第14-16页 |
3 小农水建设与管理的案例分析-以高安市和修水县为例 | 第16-26页 |
·基本农情和水情 | 第16-17页 |
·高安市基本农情和水情 | 第16页 |
·修水县的农情和水情 | 第16-17页 |
·高安市、修水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 第17-19页 |
·高安市小农水建设实况 | 第17-18页 |
·修水县小农水建设实况 | 第18-19页 |
·小农水工程典型水源案例分析—以高安市上游水库为例 | 第19-21页 |
·上游水库简介 | 第19页 |
·上游水库的运行管理 | 第19-20页 |
·上游水库积极参与到其辖灌区的小农水工程中 | 第20-21页 |
·小农水工程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典型案例分析——以石脑镇丁家陂灌片区农民用水协会为例 | 第21-23页 |
·丁家陂灌片区农村用水协会的组建 | 第21页 |
·丁家陂灌片区农村用水协会的运行 | 第21-23页 |
·高安、修水两地小农水建设和建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小农水各环节的水利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加强 | 第23页 |
·小农水项目资金整合不够 | 第23-24页 |
·小农水工程建设上存在简单“一刀切”现象 | 第24页 |
·小农水的建后管护体制尚未建立 | 第24-25页 |
·小农水的管理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 | 第25-26页 |
4 高安市、修水县小型农田水利管理的实证研究 | 第26-32页 |
·样本农户的描述性分析 | 第26-30页 |
·样本户主基本特征 | 第26-28页 |
·农户农业灌溉用水来源 | 第28页 |
·高安市、修水县两地农民用水户协会特征 | 第28-29页 |
·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意愿行为特征 | 第29-30页 |
·调研的基本结论 | 第30-32页 |
·农户参与用水协会的愿意高,但实际参与度低 | 第30页 |
·农民用水协会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 第30-31页 |
·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低不利于小农水管护 | 第31-32页 |
5 促进小农水建后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 第32-35页 |
·统筹兼顾,小农水工程和水源工程、干支渠建设以及建后管护相配套 | 第32页 |
·整合资金,提高水利建设和管护资金的使用效率 | 第32-33页 |
·明晰产权,构建农户参与用水协会管理的激励机制 | 第33-34页 |
·加强服务,构建小农水工程管理的技术服务体系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