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环境侵权救济社会化视野下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21页
   ·选题的背景第12-13页
   ·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选题的目的第13-14页
     ·选题的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5-19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5-17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7-19页
   ·研究内容第19页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研究思路第20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环境责任保险的产生基础第21-27页
   ·环境侵权社会化救济措施的产生及辨析第21-24页
     ·传统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局限第21-22页
     ·传统环境侵权行政救济制度的局限第22页
     ·环境侵权救济社会化制度的辨析第22-24页
   ·环境责任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第24-27页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发展历程第24页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第24-27页
第三章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及其必要性、可行性分析第27-34页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相关概念第27页
     ·环境侵权与一般侵权的辨析第27页
     ·环境责任保险内涵的界定第27页
   ·环境责任保险的功能第27-29页
     ·预防损害第28页
     ·补偿损害第28页
     ·分散风险第28-29页
   ·环境责任保险的特点第29页
     ·环境责任保险具有社会公益性第29页
     ·环境责任保险承保范围具有限定性第29页
     ·环境责任保险承保对象具有财产替代补偿性第29页
     ·环境责任保险具有高技术性第29页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几个突破第29-31页
     ·突破了过错承担的价值取向,转向强化补偿损失的价值趋势第29-30页
     ·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保险公司直接补偿受害第三人第30页
     ·突破个人承担责任,转向社会承担责任第30页
     ·突破只靠行政手段,转为经济手段为主的环境侵权救济体系第30-31页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第31-32页
     ·风险规避的需求第31页
     ·社会正义的需要第31页
     ·法的效率价值的需求第31页
     ·融入国际社会的要求第31页
     ·减轻政府压力的需要第31-32页
     ·完善环境管理机制的需要第32页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可行性第32-34页
     ·有社会需求第32页
     ·有国内外相关经验第32页
     ·有理论与法律基础支持第32页
     ·有经济环境的保障第32-34页
第四章 环境责任保险国内外发展现状第34-44页
   ·国外主要国家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第34-36页
     ·美国的环境责任保险第34-35页
     ·德国的环境责任保险第35页
     ·法国的环境责任保险第35-36页
   ·国外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启示第36页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发展历程、问题、原因分析第36-44页
     ·试点的历程和评价第36-38页
     ·试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第38-43页
     ·原因分析第43-44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议第44-51页
   ·完善环保行政管理第44-45页
     ·逐步扩大试点面第44页
     ·完善约束与激励机制第44-45页
     ·规范环保标准第45页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第45页
   ·加强保险监管的引导和监督第45-46页
     ·制定具体的保险费率等技术指标第45页
     ·加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作用的宣传第45-46页
   ·规范保险公司的制度运行第46-47页
     ·规范保险公司的承保行为第46页
     ·创新承保机构组织方式第46页
     ·丰富环境责任保险种类第46-47页
   ·改善对企业的宣传和督导,兼顾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第47-48页
     ·加强对污染企业的宣传与督导第47页
     ·兼顾维护企业的利益第47-48页
   ·积极维护评估机构的发展第48-49页
     ·评估机构的相对独立性第48页
     ·提升评估机构的公信力第48-49页
   ·完善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第49-51页
     ·完善多层次的相关法律制度第49-50页
     ·加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化救济制度的协调第50页
     ·加强保险业与各部门的协作第50-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烧结处理对含砷废渣中砷的环境释放行为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