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FT观念的古镇开发改造研究--以大理喜洲文化创意园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0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田野考察法 | 第14-15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解构创作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LOFT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31页 |
·LOFT观念的形成 | 第17-20页 |
·LOFT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LOFT的内涵与外延 | 第17-20页 |
·LOFT观念的产生 | 第20页 |
·LOFT观念的发展过程 | 第20-27页 |
·LOFT观念在国外的发展 | 第20-23页 |
·LOFT观念在国内的发展 | 第23-26页 |
·LOFT观念的发展规律 | 第26-27页 |
·LOFT观念的空间美学价值 | 第27-31页 |
·LOFT观念与工业沧桑美 | 第27-28页 |
·LOFT观念与极少主义 | 第28页 |
·LOFT观念与生态景观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基于LOFT观念的古镇改造与城市更新 | 第31-50页 |
·现代古镇改造与更新的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古镇发展的历史概况 | 第31页 |
·现代古镇改造的背景 | 第31-32页 |
·适宜当代发展的古镇改造条件 | 第32-34页 |
·古镇改造与更新的设计原则 | 第34-36页 |
·遵从逻辑性原则 | 第34页 |
·体现时代性原则 | 第34-35页 |
·改造可逆性原则 | 第35页 |
·生态节约性原则 | 第35-36页 |
·统一规划性原则 | 第36页 |
·文物历史保护原则 | 第36页 |
·古镇的改造与更新的设计形式 | 第36-38页 |
·追寻遗迹精确复原的形式 | 第36-37页 |
·彻底更新重新建造的形式 | 第37页 |
·基于LOFT观念改造的形式 | 第37-38页 |
·LOFT观念对古镇改造与城市更新的影响 | 第38-39页 |
·城市更新与LOFT观念的实践案例分析 | 第39-50页 |
·上海新天地环境改造案例分析 | 第39-45页 |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建 | 第45-50页 |
第四章 大理喜洲古镇应用LOFT观念的改造 | 第50-61页 |
·大理喜洲古镇的发展概况 | 第50-51页 |
·喜洲古镇的地域发展 | 第50页 |
·喜洲古镇的文化发展 | 第50-51页 |
·大理喜洲古镇改造的背景分析 | 第51-53页 |
·城市发展宏观政策的支持 | 第51-52页 |
·完整保留古镇的双重价值 | 第52页 |
·改善古镇内居民的人居环境 | 第52-53页 |
·大理喜洲古镇设计层面的改造策略 | 第53-56页 |
·协调建筑与环境符合古镇风貌 | 第53页 |
·保护古镇特色空间延续城市文脉 | 第53-55页 |
·因地制宜制定古镇改造控制要求 | 第55-56页 |
·营造舒适的古镇与城市环境 | 第56页 |
·大理喜洲古镇设计层面的改造方法 | 第56-61页 |
·基于立面整治的古镇改造方法 | 第56-58页 |
·基于功能置换的古镇改造方法 | 第58-59页 |
·基于构筑环保的古镇改造方法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基于LOFT观念改造空间的探索性研究 | 第61-69页 |
·老建筑的传承与保护 | 第61-63页 |
·从多角度认识老建筑 | 第61-62页 |
·进行老建筑的再开发利用 | 第62页 |
·寻求社会与政府的支持 | 第62-63页 |
·创意产业推动地段复兴 | 第63-66页 |
·构筑新的精神空间 | 第63-65页 |
·城市的文化品位的提升 | 第65页 |
·艺术与生活互动模式的建立 | 第65-66页 |
·引发建筑设计新动向 | 第66-67页 |
·带来城市生活新方式 | 第67-69页 |
·居住方式为城市居民带来活力 | 第67页 |
·时尚风格为城市面貌带来活力 | 第67-68页 |
·文化创意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思考 | 第69-71页 |
·论文的总结 | 第69页 |
·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A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