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西南桦人工群落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6页
   ·问题提出第13-15页
   ·相关研究概况第15-24页
     ·生物量研究第15-16页
     ·物种多样性研究第16-18页
     ·生活型研究第18-19页
     ·土壤质量变化研究第19-21页
     ·植被动态研究第21-24页
   ·有关西南桦的研究第24-34页
     ·西南桦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第24-29页
     ·西南桦的栽培利用第29-32页
     ·西南桦人工林特征研究第32-34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34-36页
     ·研究目的第34-35页
     ·研究内容第35-36页
第2章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36-47页
   ·研究地区概况第36-39页
     ·研究地区地理位置与气候第36-37页
     ·研究地区的植被第37-39页
   ·研究方法第39-47页
     ·试验地选择第39-41页
     ·群落学特征调查第41-43页
     ·生物量调查第43-45页
     ·土壤理化性状调查第45页
     ·碳贮存能力分析第45-47页
第3章 西南桦人工群落特征比较研究第47-81页
   ·植物种类组成第47-57页
     ·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第47-52页
     ·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第52-54页
     ·群落植物种类相似性第54-57页
   ·科属组成与区系成分分析第57-68页
     ·科属组成第57-60页
     ·群落植物区系分析第60-68页
   ·群落的外貌特征第68-74页
     ·植物生活型谱第68-69页
     ·叶级谱第69-70页
     ·叶型和叶缘谱第70页
     ·生活强度谱第70-71页
     ·光照生态类型谱第71-73页
     ·水分生态类型谱第73-74页
   ·群落结构特征第74-78页
     ·西南桦人工林Ⅰ的结构特征第74-75页
     ·西南桦人工林Ⅱ的结构特征第75-76页
     ·西南桦天然林的结构特征第76-77页
     ·山地雨林的结构特征第77-78页
   ·小结第78-81页
第4章 西南桦人工林土壤理化性状比较研究第81-112页
   ·土壤化学性质特征第81-97页
     ·土壤有机质含量第81-83页
     ·土壤氮含量第83-87页
     ·土壤磷含量第87-91页
     ·土壤速效钾含量第91-93页
     ·土壤养分相关分析第93-97页
   ·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第97-108页
     ·土壤孔性第97-101页
     ·土壤粒级第101-102页
     ·土壤团粒状况第102-103页
     ·土壤微团粒状况第103-104页
     ·土壤水分特征第104-105页
     ·土壤物理指标的相关分析第105-108页
   ·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综合分析第108-109页
   ·西南桦群落对土壤恢复程度的综合分析第109-110页
   ·小结第110-112页
第5章 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和碳贮存能力比较研究第112-135页
   ·西南桦群落生物量第112-124页
     ·树木生物量模型第112页
     ·乔木层生物量第112-115页
     ·灌木层生物量第115-116页
     ·草本层生物量第116-118页
     ·凋落物量第118-120页
     ·不同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第120-124页
   ·群落乔木层与灌木层净初级生产力第124-128页
     ·群落生产力的计算第124页
     ·叶虫食量第124-125页
     ·群落净初级生产力第125-128页
   ·西南桦人工林碳贮存能力第128-132页
     ·地上部分各层次生物质的C密度第128-129页
     ·地下部分生物质的C密度第129-130页
     ·群落的总C密度和年固C量第130-132页
   ·小结第132-135页
第6章 西南桦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状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第135-147页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状相关性第135-138页
     ·多样性与含水量、容重和总孔隙度第135-136页
     ·多样性与表土层pH值第136页
     ·多样性与表土层养分第136-138页
   ·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相关性第138-141页
     ·多样性与灌木层、凋落物层及总生物量第139-140页
     ·多样性与草本层生物量第140-141页
   ·生物量与土壤理性状化相关性第141-145页
     ·生物量与土壤pH值第141-142页
     ·生物量与全氮和水解氮第142-143页
     ·生物量与有机质第143页
     ·生物量与全磷和速效磷第143-144页
     ·生物量与速效钾第144页
     ·生物量与含水量、容重和总孔隙度第144-145页
   ·小结第145-147页
第7章 讨论与结论第147-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附录第171-179页
 附录1: 普文不同西南桦群落和山地雨林的物种组成第171-178页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出版著作以及获奖情况第178-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朝政府农业经济职能研究
下一篇: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QGP相变与光子、双轻子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