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4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课题主要目的 | 第9页 |
| ·课题的主要意义 | 第9-10页 |
| ·本课题及所属研究领域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2页 |
| ·本课题及所属研究领域在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 ·本课题及所属研究领域在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和意义 | 第12-13页 |
| ·论文研究预期结果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品牌及品牌形象相关理论 | 第14-20页 |
| ·品牌的诊释 | 第14-16页 |
| ·品牌的概念和内涵 | 第14页 |
| ·品牌的作用 | 第14-15页 |
| ·品牌与品牌形象的关系 | 第15-16页 |
| ·品牌形象解析 | 第16-20页 |
| ·品牌形象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18页 |
| ·品牌形象的概念 | 第18-19页 |
| ·品牌形象的构成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品牌形象策划流程分析与构建 | 第20-29页 |
| ·品牌形象策划的原则 | 第20页 |
| ·品牌形象策划的前提——品牌定位 | 第20-21页 |
| ·品牌个性的确立 | 第21-22页 |
| ·品牌形象表现元素的确定 | 第22-27页 |
| ·品牌形象的外显性表现元素 | 第23-26页 |
| ·品牌形象的内隐性支撑元素 | 第26-27页 |
| ·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 | 第27-29页 |
| ·广告宣传 | 第27-28页 |
| ·公共关系 | 第28页 |
| ·销售促进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品牌形象设计的设计语言 | 第29-42页 |
|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 第29-31页 |
| ·情感诉求的普遍性 | 第29-30页 |
| ·环保主义思想的兴起 | 第30-31页 |
| ·标识图形的图像化 | 第31-37页 |
| ·平面向多维转变 | 第32-33页 |
| ·平面向重叠、透明转变 | 第33-34页 |
| ·平涂向渐变、光感转变 | 第34-36页 |
| ·色彩单一向绚丽转变 | 第36-37页 |
| ·形态由实向虚转变 | 第37页 |
| ·形态上的解构现象 | 第37-41页 |
| ·平衡、对称向不稳定性转变 | 第38页 |
| ·组合方式的转变 | 第38-39页 |
| ·固定性向不确定性转变 | 第39-40页 |
| ·静态向动态转变 | 第40-41页 |
| ·意念的隐喻性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公关活动的相关理论 | 第42-48页 |
| ·公关及公关活动的作用 | 第42页 |
| ·公关活动的基本原则 | 第42-46页 |
|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原则 | 第43-44页 |
| ·利益共享原则 | 第44页 |
| ·科学指导的原则 | 第44-46页 |
| ·政府公关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 第46-48页 |
| 第六章 品牌形象策划与设计在公关活动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 第48-73页 |
| ·奥运公关 | 第48-56页 |
| ·奥运的媒体通路 | 第48-49页 |
| ·奥运会的社会公益性 | 第49-50页 |
| ·三星的北京奥运会攻略 | 第50-51页 |
| ·北京奥运会视觉形象分析 | 第51-56页 |
| ·公关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 | 第56-64页 |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品牌形象设计历程 | 第57-60页 |
| ·沟通计划 | 第60-62页 |
| ·推介计划 | 第62-64页 |
| ·奥巴马竞选品牌形象设计之路 | 第64-66页 |
| ·2009歌本哈根气候大会品牌形象设计 | 第66-69页 |
| ·TEDA 25th周年庆典活动品牌形象策划与设计实践 | 第69-73页 |
| ·TEDA 25th周年庆典标识征集活动 | 第69-70页 |
| ·TEDA 25th周年庆典品牌形象公关活动 | 第70-73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73-74页 |
| 第八章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