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光伏并网系统动态建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20页
   ·光伏开发的必要性第8页
   ·光伏并网系统拓扑结构第8-10页
   ·光伏并网系统建模概述第10-17页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第11-13页
     ·逆变器建模第13-14页
     ·控制部分建模第14-15页
     ·MPPT 模型第15页
     ·光伏并网系统整体模型第15-17页
   ·动态相量法的发展与应用第17-18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2 光伏并网系统小信号建模及控制参数灵敏度分析第20-30页
   ·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第20-23页
     ·李雅普诺夫线性化方法概述第20-21页
     ·特征值第21-22页
     ·特征向量第22页
     ·灵敏度第22-23页
   ·光伏并网系统小信号模型第23-27页
     ·主电路小信号模型第23-24页
     ·光伏输出电压控制的小信号模型第24-25页
     ·电流内环电压外环小信号模型第25-27页
     ·光伏并网系统整体模型第27页
   ·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第27-28页
   ·控制参数灵敏度分析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光伏并网系统动态相量模型第30-52页
   ·传统相量法基本原理第30-41页
     ·传统相量第30-31页
     ·动态相量的概念第31-32页
     ·动态相量的特性第32-36页
     ·动态相量与传统相量的比较第36-39页
     ·三相系统中的动态相量第39-40页
     ·动态相量与 Park 变换第40-41页
     ·动态相量与 Clarke 变换第41页
   ·光伏并网系统动态相量模型的建立第41-50页
     ·Boost 电路的动态相量模型第41-42页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并网逆变器的动态相量模型第42-47页
     ·旋转坐标系下并网逆变器的建模第47-48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4 不对称三相逆变器动态相量模型第52-70页
   ·光伏逆变器动态相量模型的建立第52-56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6-64页
   ·实验验证第64-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5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致谢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附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Buck变换器
下一篇:用于家用电器的无线供电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