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 关于区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 第9-10页 |
(二) 关于大部门体制的研究 | 第10-12页 |
(三) 国内外关于“大部制”研究的不足 | 第12页 |
三、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一)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结构 | 第12-13页 |
(二)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第二章 “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一、 “大部制”理论的时代背景及内涵 | 第13-15页 |
(一) 大部制的产生和发展 | 第13-14页 |
(二) 大部制改革的内涵与特点 | 第14-15页 |
(三) 大部制改革的原则与目标 | 第15页 |
二、 与“大部制”相关的行政学基础理论 | 第15-19页 |
(一) 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 第16页 |
(二)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 第16-17页 |
(三) 企业家政府理论 | 第17-18页 |
(四)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国外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 第19-24页 |
一、 西方主要国家大部制体制及其改革实践 | 第19-22页 |
(一) 美国——“超级大部”和独立机构辅佐大部 | 第19-20页 |
(二) 英国的大部制改革 | 第20-21页 |
(三) “立法先行”的日本大部制改革 | 第21页 |
(四) “借用部门”的法国大部制改革 | 第21-22页 |
二、 对我国的启示 | 第22-23页 |
(一) 法律制度和完善的市场经济是前提和基础 | 第22页 |
(二) 体制是保障 | 第22页 |
(三) 科学转变职能是核心 | 第22-23页 |
(四) 注重权利的制衡是关键 | 第23页 |
(五) 完善协调沟通机制是灵魂 | 第23页 |
三、 中国“大部制”改革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行政管理体制现状研究 | 第24-29页 |
一、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概况 | 第24-25页 |
二、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概况 | 第25-26页 |
三、 北部湾经济区现行行政体制分析 | 第26-29页 |
(一) 现行行政体制设置政策导向和制度建设 | 第26-27页 |
(二) 北部湾经济区现行机构设置分析 | 第27-28页 |
(三) 北部湾经济区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五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政府现行管理体制面临的考验 | 第29-37页 |
一、 北部湾经济区现行管理体制面临的考验 | 第29-34页 |
(一) 整体架构下的局部发展不平衡考验 | 第29-32页 |
(二) 不完善的合作组织体系考验 | 第32-33页 |
(三) 制度化的行政体制有待改善 | 第33-34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一) 存在北部湾经济区行政区划调整遗留问题 | 第34-36页 |
(二) 存在行政管辖权的让渡问题 | 第36页 |
(三) 存在追求 GDP 政绩的驱使问题 | 第36-37页 |
第六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大部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 第37-44页 |
一、 创新改革理念 | 第37-38页 |
(一) 确定改革的原则 | 第37-38页 |
(二) 创新改革理念 | 第38页 |
二、 进行合理的改革方案安排 | 第38-40页 |
(一) 准确定位改革的方向 | 第38-39页 |
(二) 制定合理的分步骤实施方案 | 第39-40页 |
(三) 重构 GDP 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页 |
三、 进行行政机构职能整合 | 第40-41页 |
四、 同步推进其他配套改革 | 第41-42页 |
(一) 其他配套改革 | 第41-42页 |
(二) 建立科学的决策和监督机制 | 第42页 |
(三) 创新和完善利益共享、分配和补偿机制 | 第42页 |
五、 与“大部制”改革同步,精心策划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