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传佛教经幡的文化特点及宗教功能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4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4-18页 |
| ·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 ·相关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 ·研究方论 | 第17-18页 |
| 第2章 藏族经幡的历史 | 第18-32页 |
| ·藏族经幡的定义 | 第18-20页 |
| ·藏族经幡和形成 | 第20-30页 |
| ·苯教文化影响下的藏族经幡 | 第20-23页 |
| ·藏族经幡与吐蕃文化的渊源 | 第23-30页 |
| ·矛箭演变 | 第23-24页 |
| ·军旗演化 | 第24-26页 |
| ·佛教经幡的传播 | 第26-30页 |
| ·藏族经幡形成发展的原因 | 第30-32页 |
| 第3章 藏族经幡的种类 | 第32-60页 |
| ·内容分类 | 第32-43页 |
| ·经咒类 | 第32-39页 |
| ·图像类 | 第39-43页 |
| ·形制分类 | 第43-49页 |
| ·经旗式 | 第43-44页 |
| ·牦旌 | 第44-46页 |
| ·经幡树 | 第46-47页 |
| ·旗杆类 | 第47-48页 |
| ·伞状宝塔式 | 第48-49页 |
| ·色彩分类 | 第49-53页 |
| ·蓝色经幡 | 第50页 |
| ·白色经幡 | 第50-51页 |
| ·红色经幡 | 第51页 |
| ·绿色经幡 | 第51-52页 |
| ·黄色经幡 | 第52-53页 |
| ·图案分类 | 第53-60页 |
| ·宝马 | 第53-54页 |
| ·金翅鸟 | 第54-55页 |
| ·飞龙 | 第55-56页 |
| ·雪狮 | 第56-57页 |
| ·老虎 | 第57-60页 |
| 第4章 藏族经幡的制作与悬挂 | 第60-67页 |
| ·藏族经幡的制作 | 第60-64页 |
| ·刻版 | 第62-63页 |
| ·制墨 | 第63页 |
| ·印制 | 第63-64页 |
| ·藏族经幡的悬挂方式 | 第64-67页 |
| 第5章 藏族经幡的特点 | 第67-76页 |
| ·苯教文化特点 | 第67-68页 |
| ·印度佛教文化影响 | 第68-70页 |
| ·吐蕃尚武精神 | 第70-72页 |
| ·马文化的影响 | 第72-74页 |
| ·多元文化的融合 | 第74-76页 |
| 第6章 藏族经幡的价值 | 第76-83页 |
| ·经幡宗教价值 | 第76-77页 |
| ·宗教信仰功能 | 第76页 |
| ·宗教宣传功能 | 第76-77页 |
| ·经幡社会价值 | 第77-80页 |
| ·规范行为的功能 | 第77-78页 |
| ·心理调节的功能 | 第78页 |
| ·社会融合功能 | 第78-79页 |
| ·经济文化价值 | 第79-80页 |
| ·环保宣传价值 | 第80-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附录一 | 第86-87页 |
| 后记 | 第87-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