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释光测年德福建晋江海岸沙丘发育过程及其环境意义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中文文摘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绪论 | 第10-24页 |
| 1 选题背景和研究依据 | 第10-11页 |
| 2 国内外海岸沙丘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国内外古海岸沙丘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现代海岸沙丘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3 海岸沙丘释光测年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释光测年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 ·释光测年技术在海岸沙丘测年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4 我国东南沿海海岸沙丘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 ·老红砂(古海岸沙丘)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现代海岸沙丘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 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第1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24-30页 |
| ·自然地理特征 | 第24-26页 |
| ·地质地貌 | 第24-25页 |
| ·气候水文 | 第25页 |
| ·土壤植被 | 第25-26页 |
| ·剖面沉积特征(野外考察与采样) | 第26-30页 |
| ·晋江科任剖面老红砂沉积特征 | 第27-28页 |
| ·晋江庵山剖面现代海岸沙丘沉积特征 | 第28-30页 |
| 第2章 晋江海岸沙丘释光年代学 | 第30-38页 |
| ·光释光测年实验流程 | 第30-31页 |
| ·样品的前处理与制备 | 第30页 |
| ·等效剂量(D_E)的测量 | 第30-31页 |
| ·环境剂量率(D)的测量和计算 | 第31页 |
| ·光释光测年结果及可靠性分析 | 第31-38页 |
| ·晋江科任老红砂剖面年代序列 | 第33-35页 |
| ·晋江庵山现代还海岸沙丘剖面年代序列 | 第35-38页 |
| 第3章 晋江海岸沙丘的粒度特征 | 第38-50页 |
| ·晋江科任老红砂剖面粒度特征 | 第38-44页 |
| ·粒度组成特征 | 第38-40页 |
| ·频率曲线和概率累计曲线特征 | 第40-42页 |
| ·粒度参数特征 | 第42-44页 |
| ·晋江庵山现代海岸沙丘剖面粒度特征 | 第44-50页 |
| ·粒度组成特征 | 第44-45页 |
| ·频率曲线和概率累计曲线特征 | 第45-46页 |
| ·粒度参数特征 | 第46-50页 |
| 第4章 晋江科任老红砂发育过程及其环境意义 | 第50-58页 |
| ·科任老红砂发育期次 | 第50-51页 |
| ·科任老红砂发育模式及其环境意义 | 第51-58页 |
| 第5章 晋江庵山现代海岸沙丘发育过程 | 第58-64页 |
| ·庵山现代海岸沙丘记录的区域风沙活动 | 第58-60页 |
| ·庵山现代海岸沙丘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60-64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8页 |
|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 ·创新点 | 第65-66页 |
| ·存在不足和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86页 |
| 个人简历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