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多小区高谱效率传输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现状第13-14页
   ·高谱效率技术发展现状第14-20页
     ·编码调制技术第14-16页
     ·多天线技术第16-18页
     ·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第18-20页
   ·论文结构及主要工作第20-23页
第二章 高谱效率重叠码分复用技术研究第23-63页
   ·OvCDM系统性能分析第24-32页
     ·OvCDM编码结构第24-26页
     ·随机时变OvCDM编码模型与误码率修正上界第26-31页
     ·仿真比较第31页
     ·随机时变OvCDM可行性分析第31-32页
   ·OvCDM系统简化设计第32-45页
     ·串行级联OvCDM系统第33-34页
     ·简化OvCDM系统第34-37页
     ·S-OvCDM系统的优化第37-40页
     ·S-OvCDM优化结果与性能仿真第40-43页
     ·简化OvCDM系统可行性分析第43-45页
   ·降低OvCDM系统误码平台第45-52页
     ·利用交织编码掺杂降低误码平台第45-49页
     ·通过增加外码降低误码率平台第49-50页
     ·可行性分析第50-52页
   ·一种减少传输电平数的编码调制方案第52-60页
     ·系统模型第53页
     ·星座点数第53-54页
     ·映射规则第54-55页
     ·36点星座图第55-59页
     ·可行性分析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3页
第三章 高频谱效率条件下的空时编码设计和快速检测算法第63-97页
   ·高谱效率时LTE下行多天线分集性能的改进第65-70页
     ·LTE性能分析及改进方案第65-67页
     ·性能仿真第67-68页
     ·可行性分析第68-70页
   ·空时交织码第70-80页
     ·系统模型第70-72页
     ·空时交织码发射机结构第72-74页
     ·迭代接收机第74-77页
     ·性能仿真第77-79页
     ·可行性分析第79-80页
   ·高相关性多天线系统快速检测算法研究第80-94页
     ·系统模型第81-83页
     ·基于格基减的MMSE-SIC算法(LR-MMSE-SIC)第83-86页
     ·通过增加割平面改进半正定松弛的性能第86-89页
     ·重叠频分复用系统与高相关性多天线系统的等价性第89-92页
     ·仿真结果第92-93页
     ·行性分析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7页
第四章 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研究第97-145页
   ·多小区系统容量分析第98-114页
     ·干扰作为噪声处理时小区边缘谱效率分析第98-100页
     ·可获得干扰信道信息时多小区系统自由度分析第100-108页
     ·多小区在数据层面协作时的系统容量分析第108-113页
     ·三种方式的可行性分析第113-114页
   ·利用重叠交织复用技术降低小区间干扰第114-123页
     ·系统结构与容量分析第114-118页
     ·干扰作为噪声时OvIDM的接收机结构第118-120页
     ·仿真结果第120-122页
     ·可行性分析第122-123页
   ·通过预编码获得更多自由度第123-133页
     ·两小区预编码方案第124-126页
     ·三小区预编码方案第126-128页
     ·仿真结果第128-132页
     ·可行性分析第132-133页
   ·重叠交织复用系统中的多小区联合资源调度第133-143页
     ·比例公平调度算法分析第133-137页
     ·应用于多小区重叠交织复用系统的调度算法第137-140页
     ·仿真结果第140页
     ·可行性分析第140-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第五章 系统级仿真平台与硬件仿真平台搭建方法第145-167页
   ·系统级仿真平台搭建第145-161页
     ·基本编码调制方案第147-148页
     ·L2S接口第148-150页
     ·多天线方案及多点协作方案第150-151页
     ·网络拓扑结构第151页
     ·资源调度第151-152页
     ·自适应编码调制(AMC)第152-153页
     ·反馈重传(HARQ)第153页
     ·信道配置第153页
     ·谱效率统计方法第153-156页
     ·仿真平台数据处理流程第156页
     ·仿真参数设置第156-158页
     ·仿真结果第158-160页
     ·可行性分析第160-161页
   ·硬件仿真平台第161-164页
   ·本章小结第164-1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67-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7页
致谢第177-1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继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IEEE 802.11无线网络DCF协议性能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