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3-21页 |
·躯体疾病对于儿童心理与行为发育的影响 | 第13-15页 |
·急性轻症疾病 | 第13页 |
·慢性疾病 | 第13-15页 |
·精神应激对特应性皮炎患者机体微环境的影响 | 第15-16页 |
·精神应激与免疫系统 | 第15页 |
·压力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 | 第15页 |
·神经源性炎症介质与特应性皮炎 | 第15-16页 |
·精神应激与皮肤屏障功能 | 第16页 |
·特应性皮炎的辩证分型研究 | 第16-17页 |
·按局部皮损辨证论治 | 第16页 |
·按年龄分期辨证论治 | 第16-17页 |
·按局部皮损加整体综合进行辨证论治 | 第17页 |
·中医对特应性皮炎主观症状的理解 | 第17-18页 |
·痛与心的关系 | 第17页 |
·痒与心的关系 | 第17-18页 |
·七情致病的中医病机探究 | 第18-19页 |
·常用儿童心理测量量表 | 第19-21页 |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 第19-20页 |
·Conners氏量表 | 第20页 |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特应性皮炎患者行为问题评估 | 第21-31页 |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AD组 | 第21页 |
·对照组 | 第21页 |
·AD组纳入标准 | 第21页 |
·AD组排除标准 | 第21页 |
·特应性皮炎组中医辩证分型标准(采用《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中特应性皮炎的辩证分型标准)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测量工具 | 第22-23页 |
·实施程序 | 第23页 |
·统计方法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SCORAD评分与CBCL各项积分相关分析 | 第23-24页 |
·AD组与健康对照组社交及行为问题比较 | 第24-26页 |
·AD组与对照组高频异常行为的比较 | 第26页 |
·特应性皮炎患者各证型间行为问题的比较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31页 |
·社会心理因素与特应性皮炎 | 第27-28页 |
·特应性皮炎患者行为异常的治疗措施 | 第28-29页 |
·个别心理治疗 | 第28页 |
·集体心理辅导 | 第28-29页 |
·家庭心理辅导 | 第29页 |
·社会心理辅导 | 第29页 |
·七情致病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 第29页 |
·本研究与其他同类研究的比较 | 第29页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附录 | 第35-47页 |
附录1:Hanifin和RajikaAD诊断标准 | 第35页 |
附录2:CBCL量表计分方法 | 第35-37页 |
附录3:儿童行为量表(CBCL)Achenbach | 第37-44页 |
附录4:SCORAD评分系统 | 第44-46页 |
附录5:技术路线流程图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