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塬罗庞塬区长8低渗储层含油性测井评价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低孔低渗储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7页 |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低渗储层流体识别研究进展 | 第10页 |
·岩石物理模型研究 | 第10-15页 |
·测井新技术 | 第15-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 第19-35页 |
·盆地地质概况 | 第19-20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页 |
·地层特征与划分对比 | 第20-25页 |
·主要标志层特征 | 第22-24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 | 第24-25页 |
·沉积微相特征 | 第25-35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25-29页 |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 | 第29-35页 |
第三章 储层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 | 第35-53页 |
·储层特征 | 第35-45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35-38页 |
·储层物性及分布特征 | 第38-45页 |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第45-53页 |
·岩性与测井响应 | 第45-47页 |
·物性与测井响应 | 第47-51页 |
·含油性与测井响应关系 | 第51-53页 |
第四章 低孔低渗储层含油性评价 | 第53-61页 |
·油水层的定性识别 | 第53-57页 |
·深感应—声波时差重叠图法 | 第53-55页 |
·计算自然电位与实测自然电位重叠法 | 第55-57页 |
·含油性定量评价 | 第57-58页 |
·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 第58-61页 |
·岩性标准 | 第58-59页 |
·物性标准 | 第59页 |
·含油性下限 | 第59-61页 |
第五章 主要认识和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