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s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理论工具 | 第13-14页 |
| ·学位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页 |
| ·研究的不足 | 第14-15页 |
| 2 突发性群体事件概述 | 第15-19页 |
| ·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定性 | 第15-16页 |
| ·历史沿革 | 第15页 |
| ·国内外学者的界定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界定 | 第16页 |
|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新特点 | 第16-19页 |
| ·征地和拆迁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数量急剧增长 | 第17页 |
| ·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 | 第17页 |
| ·地方企业劳资矛盾升级 | 第17页 |
| ·新型群体事件出现 | 第17-18页 |
| ·群体性事件重复出现 | 第18-19页 |
| 3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 | 第19-24页 |
| ·社会分配制度不完善 | 第19-20页 |
| ·财富分配不公使社会矛盾加深 | 第19-20页 |
| ·劳资纠纷引发更多矛盾 | 第20页 |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低,相对贫困 | 第20页 |
| ·地方政府不能正确行使权力 | 第20-22页 |
| ·地方政府不能严格适用法律 | 第20-21页 |
| ·对地方执法机关执法监督不力 | 第21页 |
| ·地方执法机关执法非理性化 | 第21-22页 |
| ·群众权益表达与法律权威的冲突 | 第22页 |
| ·群众对法律的权威缺乏足够的信赖 | 第22页 |
| ·群众往往选择非理性化的利益表达方式维护权益 | 第22页 |
| ·中国历史传统和社会习惯的影响 | 第22-24页 |
| ·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差异大 | 第22-23页 |
| ·中国人长期以来的思想传统 | 第23-24页 |
| 4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 第24-33页 |
| ·做好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预防工作 | 第24-27页 |
| ·规范经济秩序完善社会分配制度 | 第24-25页 |
| ·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 | 第25页 |
| ·排查调处事前化解纠纷 | 第25-26页 |
| ·建立全面系统的预警防范机制 | 第26-27页 |
| ·做好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处理工作 | 第27-30页 |
| ·完善信访体制 | 第27-28页 |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28-29页 |
| ·严格执法 | 第29页 |
| ·形成科学有效的处理机制 | 第29-30页 |
| ·做好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后续工作 | 第30-33页 |
| ·建立善后机制 | 第30-31页 |
| ·加强教育和疏导,稳定群众情绪 | 第31-32页 |
| ·将处理经验公开化 | 第32-33页 |
| 结束语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个人简介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