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导论 | 第8-1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1页 |
一、 中国农村派的形成及其流变 | 第11-19页 |
(一) 中国农村派的发展轨迹 | 第11-13页 |
1. 中国农村派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1-12页 |
2. 中国农村派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 | 第12-13页 |
(二) 中国农村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 第13-15页 |
1. 陈翰笙 | 第13-14页 |
2. 钱俊瑞 | 第14页 |
3. 薛暮桥 | 第14页 |
4. 孙冶方 | 第14-15页 |
(三) 中国农村派的主要活动 | 第15-19页 |
1. 开展农村调查活动 | 第15-16页 |
2. 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创办《中国农村》 | 第16页 |
3. 参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 第16-18页 |
4. 创立《中国经济情报》周刊,创办新知书店 | 第18-19页 |
二、 中国农村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贡献 | 第19-31页 |
(一) 中国农村派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路径的探索 | 第19-22页 |
1. 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 第19-21页 |
2.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 | 第21-22页 |
3.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 第22页 |
(二) 中国农村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 | 第22-26页 |
1.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中国实际 | 第23-24页 |
2. 在分析和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24-25页 |
3. 在同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论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25-26页 |
(三) 中国农村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第26-31页 |
1. 创造性地提出了五类农户分类法 | 第26-27页 |
2. 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农村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农村经济的新观点新结论 | 第27-29页 |
3. 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问题,实际上论证和表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的一些重要结论 | 第29-31页 |
三、 中国农村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 第31-39页 |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 第31-33页 |
1.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 第31-32页 |
2. 敢于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做斗争 | 第32-33页 |
(二)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调查研究的作用 | 第33-35页 |
1. 认清中国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 | 第33-34页 |
2.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重要环节 | 第34-35页 |
(三)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 | 第35-39页 |
1.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力量 | 第36页 |
2.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29 | 第36-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文章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