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伤寒和副伤寒的研究进展 | 第11-26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全球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情况 | 第11-14页 |
| ·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学 | 第14-17页 |
| ·伤寒和副伤寒病原菌的分类和特征 | 第14-15页 |
| ·病原菌的抗生素抗性 | 第15-17页 |
| ·伤寒和副伤寒的实验室诊断 | 第17-18页 |
| ·伤寒和副伤寒的治疗 | 第18-22页 |
| ·伤寒和副伤寒的常规治疗 | 第18-21页 |
| ·重症伤寒和副伤寒的治疗 | 第21页 |
| ·伤寒和副伤寒带菌者的治疗 | 第21-22页 |
| ·伤寒和副伤寒病原菌传播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 ·流行病学的因素 | 第22页 |
| ·生态学因素 | 第22-24页 |
| ·伤寒和副伤寒病原菌传播的预防控制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甲型副伤寒病例血培养和血细菌数的研究 | 第26-40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 ·病例及其标本采集 | 第27-28页 |
| ·肉汤血培养、分离菌株鉴定与统计学分析 | 第28-29页 |
| ·定量全血培养和血细菌数计算 | 第29-30页 |
| ·研究结果 | 第30-37页 |
| ·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 第30-32页 |
| ·AEB 和ANB 血培养结果的比较 | 第32-33页 |
| ·AEB 和ANB 检测速度的比较 | 第33-36页 |
| ·定量全血培养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40页 |
| 第三章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遗传多样性 | 第40-66页 |
| ·背景 | 第40-4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1-46页 |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 第41-42页 |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喹诺酮抗性决定区基因的PCR 和测序 | 第42-43页 |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噬菌体型 | 第43-44页 |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染色体DNA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 第44-46页 |
| ·研究结果 | 第46-61页 |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 | 第46-49页 |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喹诺酮抗性决定区的分析 | 第49-53页 |
| ·噬菌体分型 | 第53-54页 |
| ·PFGE 型 | 第54-59页 |
| ·PFGE 型的聚类分析 | 第59-60页 |
| ·SpeI 酶切带型与XbaI 酶切带型比较 | 第60-61页 |
| ·抗微生物敏感性、噬菌体型和PFGE 型 | 第61页 |
| ·讨论 | 第61-66页 |
| 第四章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克隆扩散 | 第66-85页 |
| ·背景 | 第66-69页 |
| ·玉溪市基本情况和伤寒副伤寒疫情信息 | 第66-69页 |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克隆扩散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6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9-72页 |
|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统计分析 | 第69-70页 |
| ·传播途径相应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 第70-71页 |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克隆扩散的流行病学和生态学分析 | 第71-72页 |
| ·调查分析结果 | 第72-83页 |
| ·传播危险因素 | 第72-76页 |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克隆扩散的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研究 | 第76-83页 |
| ·讨论 | 第83-85页 |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85-95页 |
| ·引言 | 第85-86页 |
| ·传播控制创新性策略相关理念的概述 | 第86-87页 |
| ·传播控制策略、措施 | 第87-91页 |
| ·环境污染控制策略 | 第88页 |
| ·传染源控制策略 | 第88-89页 |
| ·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 第89-91页 |
| ·研究结论 | 第91-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2页 |
| 附录 | 第102-139页 |
| 附录1 伤寒和副伤寒病人个案调查表 | 第102-104页 |
| 附录2 标本采集、分离培养和鉴定 | 第104-107页 |
| 附录3 细菌药敏试验方法 | 第107-109页 |
| 附录4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标准操作规程(SOP) | 第109-131页 |
| 附录5 主要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及其英文缩写 | 第131-132页 |
| 附录6 玉溪市红塔区甲型副伤寒流行的传播链和传播网 | 第132-133页 |
| 附录7 2006 年以来在国内外杂志发表 16 篇研究论文的信息 | 第133-135页 |
| 附录8 伤寒和副伤寒病人治疗的经典抗生素疗法 | 第135-136页 |
| 附录9 研究所用的设备、器具和材料 | 第136-139页 |
| 致谢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