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台油田扶余油层油水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论文取得的新认识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18页 |
·构造特征 | 第13-15页 |
·沉积背景 | 第15-16页 |
·成藏背景 | 第16页 |
·储层动用状况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沉积微相研究 | 第18-32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8-22页 |
·标准层对比 | 第18-19页 |
·标志层对比 | 第19-21页 |
·河泛面精细对比 | 第21-22页 |
·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分析 | 第22-32页 |
·扶余油层底部沉积时期沉积微相特征 | 第23-24页 |
·扶余油层下部沉积时期沉积微相特征 | 第24-27页 |
·扶余油层中部沉积时期沉积微相特征 | 第27-28页 |
·扶余油层中上部沉积时期沉积微相特征 | 第28-30页 |
·扶余油层上部沉积时期沉积微相特征 | 第30-31页 |
·扶余油层顶部沉积时期(油页岩)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裂缝发育特征研究 | 第32-39页 |
·天然裂缝发育特征 | 第32-34页 |
·裂缝的产状 | 第32-33页 |
·裂缝的密度 | 第33-34页 |
·裂缝的开启性与封闭性 | 第34页 |
·人工裂缝发育特征 | 第34-39页 |
第四章 油水分布规律 | 第39-60页 |
·油水层判别标准研究 | 第39-50页 |
·测井资料的质量检查 | 第39-40页 |
·测井曲线的校正与应用 | 第40-42页 |
·油水层的解释和判识标准 | 第42-45页 |
·解释修改 | 第45-50页 |
·油水平面分布特征 | 第50-55页 |
·油水垂向分布特征 | 第55-60页 |
第五章 油水分布主控因素研究 | 第60-69页 |
·沉积微相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 第60-63页 |
·裂缝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 第63-65页 |
·天然裂缝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 第63页 |
·人工裂缝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 第63-65页 |
·微型构造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 第65-67页 |
·微型构造形成机理以及特征 | 第66页 |
·微型构造控制原始油水分布 | 第66-67页 |
·微型构造控制剩余油分布 | 第67页 |
·断层组合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详细摘要 | 第7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