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思想建设论文

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思想的历史考察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导论第13-25页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一)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9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三、本文研究对象和资料来源第21-22页
  (一) 本文研究对象第21页
  (二) 本文的资料来源第21-22页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2页
  (一) 本文研究思路第22页
  (二) 本文研究方法第22页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2-23页
 六、本文写作框架安排与结构内在逻辑第23-25页
第一章 利益整合是政党的重要功能第25-36页
 一、利益整合的相关概念和范畴的阐释第25-29页
  (一) 利益概念的一般分析第25-27页
  (二) 整合概念的界定第27-29页
  (三) 利益整合概念的阐释第29页
 二、利益整合是政党的重要功能第29-36页
  (一) 利益与政党第29-31页
  (二) 政党是表达、综合特定阶级、阶层利益的工具第31-33页
  (三) 利益整合对执政党的意义第33-36页
第二章 执政以来党利益整合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资源第36-75页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利益和利益整合思想第36-48页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利益和利益整合的论述第36-42页
  (二) 列宁关于利益和利益整合的思想第42-47页
  (三) 斯大林关于利益和利益整合的观点第47-48页
 二、西方社会思想家利益和利益整合思想第48-55页
  (一) 古希腊时期思想家们关于利益问题的初步探索第48-49页
  (二)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关于利益和利益整合思想第49-50页
  (三)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关于利益和利益整合思想第50-52页
  (四) 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利益和利益整合思想第52-55页
 三、中国传统社会的利益和利益整合思想第55-59页
  (一) 先秦时期思想家的利益和利益整合思想第55-57页
  (二) 汉代思想家提出的利益和利益整合思想第57-58页
  (三) 宋代思想家关于利益的和利益整合思想第58页
  (四) 明清时期思想家关于利益和利益整合思想第58-59页
 四、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第59-75页
  (一) 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第59-63页
  (二) 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第63-67页
  (三) 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第67-75页
第三章 党在过渡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第75-97页
 一、过渡时期党的利益整合思想提出的背景第75-83页
  (一) 国内背景第75-81页
  (二) 国际背景第81-83页
 二、党在过渡时去的利益整合思想的主要内容第83-93页
  (一) 以调整公私关系为重点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利益关系第83-87页
  (二) 实行“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整合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同利益关系第87-89页
  (三) 以和平赎买政策解决国家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之间的利益矛盾第89-93页
 三、党在过渡时期利益整合思想的特点第93-97页
  (一) 明显的过渡性第93页
  (二) 运用和平方法实现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第93-94页
  (三) 围绕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中心来调整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第94-95页
  (四)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第95-96页
  (五) 策略性第96-97页
第四章 党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第97-121页
 一、计划经济时期党的利益思想提出的背景第97-104页
  (一) 国内背景第97-102页
  (二) 国际背景第102-104页
 二、计划经济时期党的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04-118页
  (一) 提出并贯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主张第104-106页
  (二) 以权力下放为目标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第106-109页
  (三) 不同所有制在国家的统一市场内共存的观点第109-111页
  (四)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调整农轻重之间的关系第111-112页
  (五) 扩大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和妥善处理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第112-114页
  (六) 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利益关系第114页
  (七) 把握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把发展生产同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第114-115页
  (八) 消除三大差别实现社会公平第115-116页
  (九) 正确处理学习外国经验与探索本国道路的关系第116-117页
  (十) 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思想第117-118页
 三、计划经济时期党的利益整合思想的特点第118-121页
  (一) 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第118-119页
  (二) 把人治和群众运动作为利益整合的主要方式第119-120页
  (三) 片面强调通过生产关系调整来整合人民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第120页
  (四) 把说服教育作为利益整合的主要方法第120-121页
  (五) 否定物质利益原则第121页
第五章 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第121-141页
 一、转轨时期党的利益思想提出的背景第122-127页
  (一) 国内背景第122-125页
  (二) 国际背景第125-127页
 二、从计划到市场转轨时期党的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27-137页
  (一) 否定和抛弃过去群众运动式的利益整合方式第127-128页
  (二)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解决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途径第128-129页
  (三)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关系第129-130页
  (四) 提出党在转轨时期整合各种利益关系的原则第130-134页
  (五) 提出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平衡发展的大政策第134-136页
  (六) 强调农业是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第136-137页
 三、党在转轨时期利益整合思想的特点第137-141页
  (一) 制度和法律作为整合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主要方式第137-138页
  (二) 在利益整合实践中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第138页
  (三) 采用渐进式整合策略第138-139页
  (四) 注重结合国情学习外国发展经验和利益整合模式第139-141页
第六章 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第141-155页
 一、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提出的背景第141-146页
  (一) 国内背景第141-144页
  (二) 国际背景第144-146页
 二、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46-152页
  (一) 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利益整合的原则第146-148页
  (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48-149页
  (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第149页
  (四) 提出党内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的论断第149-151页
  (五) 兼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多种利益关系第151页
  (六) 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政策第151-152页
 三、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时期的利益整合思想的特点第152-155页
  (一) 把新的社会阶层的利益纳入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来看待第152-153页
  (二) 强调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第153页
  (三) 尊重“三个一致性”第153-155页
第七章 十六大以来党的利益整合思想的创新第155-177页
 一、十六大以来我国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第155-162页
  (一) 利益差距继续扩大第155-158页
  (二) 十八大以来我过利益格局变化的特点第158-160页
  (三) 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变动的原因第160-162页
 二、十六大以来党的利益整合思想的创新第162-177页
  (一) 提出利益整合的基本原则第162-165页
  (二) 把“统筹兼顾”作为整合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根本方法第165-167页
  (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利益关系和谐第167-168页
  (四) 提出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第168-170页
  (五) 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进行整合第170-171页
  (六) 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第171-172页
  (七) 协调区域利益促进区域关系和谐第172-174页
  (八) 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代际利益等利益关系第174-175页
  (九) 协调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努力构建和谐和谐世界第175-177页
结束语第177-182页
参考文献第182-194页
后记第194-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下一篇:树突状细胞算法研究及在监控系统入侵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