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中国农业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2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4-15页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研究的意义第15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5页
     ·理论前提与概念第16-18页
     ·农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第18-21页
     ·农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第21-23页
     ·农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第23-24页
     ·农业竞争力的政策研究第24-25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5-27页
     ·研究思路第25-27页
     ·研究方法第27页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27-28页
   ·创新与不足第28-32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8-29页
     ·本文的不足第29-32页
第2章 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第32-54页
   ·相关概念第32-37页
     ·产业与农业第32-33页
     ·产业竞争力与农业竞争力第33-37页
   ·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第37-45页
     ·波特的“钻石模型”第37-40页
     ·阿拉维的两因素模型第40-42页
     ·Dong-Sung Cho 的九因素模型第42-43页
     ·金碚的因果分析模型第43-45页
   ·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与方法第45-54页
     ·WEF 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与方法第45-46页
     ·IMD 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与方法第46-49页
     ·国内关于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方法第49-54页
第3章 农业竞争力评价理论及方法第54-70页
   ·农业竞争力的产业特征第54-59页
     ·市场环境差异性第54-56页
     ·资源配置差异性第56-57页
     ·生产过程差异性第57-58页
     ·产品实现差异性第58-59页
   ·农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范式第59-66页
     ·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前提第60-61页
     ·农业竞争力的基本概念第61-62页
     ·农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第62-66页
   ·农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及方法第66-70页
     ·农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第66-68页
     ·农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第68-70页
第4章 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第70-88页
   ·粮食生产实现基本自给的历程(1949-1983 年)第72-77页
     ·农业生产恢复时期(1949-1952 年)第72-73页
     ·农业生产快速增长时期(1953-1957 年)第73页
     ·农业生产的低谷时期(1958-1965 年)第73-74页
     ·农业生产缓慢发展时期(1966-1978 年)第74-75页
     ·农业生产实现自给时期(1979-1983 年)第75-77页
   ·农业生产实现粮食安全的进程(1984-1999 年)第77-81页
     ·农业生产的结构优化时期(1984-1991 年)第77-79页
     ·农业生产高效化时期(1992-1999 年)第79-81页
   ·农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进程(2000 年—)第81-88页
     ·农业竞争力重心发展的环境变化第81-84页
     ·入世后的农业发展第84-88页
第5章 中国农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第88-128页
   ·中国农业竞争力发展态势第88-97页
     ·中国农业的国家安全保障力第88-91页
     ·中国农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第91-95页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力第95-97页
   ·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第97-128页
     ·生产资源第97-108页
     ·需求因素第108-112页
     ·相关支持产业第112-117页
     ·结构与竞争第117-121页
     ·政府政策第121-126页
     ·偶然因素第126-128页
第6章 中国农业竞争力的评价第128-156页
   ·国家安全保障力的国际评价第128-131页
     ·对象与数据来源第128-129页
     ·评价指标的设定第129页
     ·国家安全保障力的评价结果第129-131页
   ·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国际评价第131-144页
     ·对象及数据来源第131-134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34-135页
     ·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评价结果第135-141页
     ·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国际评价第141-144页
   ·可持续发展力的国际评价第144-151页
     ·对象与数据来源第144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44-147页
     ·可持续发展力的评价结果(一)第147-150页
     ·可持续发展力的评价结果(二)第150-151页
   ·农业竞争力总体评价的国际比较第151-155页
     ·对象与数据来源第151-152页
     ·评价指标的设定第152页
     ·农业竞争力总体评价结果第152-155页
   ·小结第155-156页
第7章 中国农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第156-184页
   ·中国农业竞争力低下的成因第156-172页
     ·需求因素第156-157页
     ·自然资源因素第157-158页
     ·劳动力因素第158-159页
     ·科技因素第159-162页
     ·结构因素第162-164页
     ·管理因素第164-165页
     ·社会因素第165-168页
     ·政策因素第168-172页
   ·对策建议第172-184页
     ·战略目标第173-174页
     ·土地政策第174-175页
     ·农产品价格政策第175-176页
     ·农业生产标准化政策第176-178页
     ·集群发展政策第178-179页
     ·工业支持政策第179-181页
     ·人力资本提升政策第181-182页
     ·财政支农政策第182-184页
第8章 结论第184-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20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00-202页
致谢第202-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动研究
下一篇: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