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45页 |
综述一 | 第13-26页 |
1 历史溯源 | 第13-15页 |
·唐代以前医家对于淋证的认识 | 第13-14页 |
·金元时期医家对淋证的认识 | 第14页 |
·明清时期各医家对于淋证的认识 | 第14-15页 |
2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第15-20页 |
·病因病机 | 第15-16页 |
·辨证分型论治 | 第16-17页 |
·成方内服治疗 | 第17页 |
·中医外治法治疗 | 第17-18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18-19页 |
·中药的基础实验研究及基础应用实验研究 | 第19-20页 |
3 中药的药敏研究 | 第20-21页 |
4 总结 | 第21-23页 |
5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综述二 | 第26-45页 |
1. 概述 | 第26-27页 |
2. 解脲支原体的检测方法 | 第27-32页 |
·培养法 | 第27-28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免疫法 | 第28-30页 |
·解脲支原体分群及血清型的检验及其分布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 第30-32页 |
3. 解脲支原体感染的药敏研究 | 第32-34页 |
4.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疾病的关系 | 第34-39页 |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 | 第34-36页 |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 | 第36-37页 |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的关系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导师李元文教授对中医治疗支原体感染的经验总结 | 第45-53页 |
1. 病机特点的认识 | 第45-47页 |
·房事不洁(节),从外而感 | 第46页 |
·肝郁脾虚,湿邪内生 | 第46页 |
·湿邪在病机演变中的作用 | 第46-47页 |
·肝脏在病机演变中的作用 | 第47页 |
·脾脏在病机演变中的作用 | 第47页 |
2. 对本病的治疗 | 第47-50页 |
3 病例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基础研究部分 苍柏湿毒清对小鼠白介素12的影响 | 第53-6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实验用器材 | 第53页 |
·试剂 | 第53-54页 |
·实验用药物 | 第54页 |
·实验动物 | 第54页 |
·试验用菌株 | 第5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4-59页 |
·入组前阴道uu培养 | 第54-55页 |
·动物分组 | 第55页 |
·菌液复苏 | 第55页 |
·实验1 | 第55-58页 |
·实验二 | 第58-59页 |
·空白对照组 | 第59页 |
3 统计方法 | 第5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小鼠行为表现观察 | 第59-60页 |
·Balb/c小鼠解脲支原体阴道炎造模 | 第60页 |
·小鼠各组造模成功率的比较 | 第60-63页 |
5 讨论 | 第63-67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