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与情志因素相关性的研究
| 目录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36页 |
| 综述一 中医对不孕症与情志因素相关性的研究概况 | 第11-23页 |
| 1 中医对情志致病理论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古代文献对情志的记载 | 第11页 |
| ·情志致病理论 | 第11-12页 |
| 2 中医对不孕症的研究 | 第12-14页 |
| ·不孕症的病名源流 | 第12页 |
| ·不孕症的病因病机研究 | 第12-14页 |
| 3 中医对不孕症与情志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第14-17页 |
| ·情志因素导致不孕的机制 | 第14页 |
| ·情志因素致不孕症与妇女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 | 第14-15页 |
| ·肝与情志致病的关系 | 第15-16页 |
| ·论“女子以肝为先天” | 第16-17页 |
| 4 不孕症的治疗 | 第17-19页 |
| ·肾虚证 | 第17页 |
| ·肝郁证 | 第17-18页 |
| ·血瘀证 | 第18页 |
| ·痰湿证 | 第18-19页 |
| 5 近代医家对从肝论治不孕症的相关认识 | 第19-20页 |
| 6 小结 | 第20-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23页 |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不孕症与情志因素相关性研究概况 | 第23-36页 |
| 1 现在医学对不孕症的认识 | 第23-25页 |
| ·不孕症的定义 | 第23页 |
| ·不孕症的病因 | 第23-25页 |
| 2 现代医学对不孕症与情志因素的相关性的认识 | 第25-29页 |
| ·情绪致病理论 | 第25页 |
| ·情志因素与不孕症相互作用机制 | 第25-28页 |
| ·情志因素与不孕症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28-29页 |
| 3 不孕症的治疗 | 第29-31页 |
|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 | 第29-30页 |
| ·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 | 第30页 |
| ·免疫性不孕的治疗 | 第30-31页 |
| ·辅助生殖技术 | 第31页 |
| 4 不孕症患者治疗的情志干预 | 第31-32页 |
| 5 结语和展望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6-63页 |
| 前言 | 第36-37页 |
| 临床资料 | 第37-38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37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 3 数据统计 | 第38页 |
| 诊断标准 | 第38-41页 |
| 1 不孕症诊断标准 | 第38页 |
| 2 调查对象纳入标准 | 第38页 |
| 3 调查对象排除标准 | 第38页 |
| 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第38-41页 |
| ·肾气虚证 | 第39页 |
| ·肾阳虚证 | 第39页 |
| ·肾阴虚证 | 第39页 |
| ·肝郁证 | 第39-40页 |
| ·痰湿证 | 第40页 |
| ·血疲证 | 第40-41页 |
| 结果 | 第41-57页 |
| 1 调查表填写情况 | 第41页 |
| 2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分析 | 第41-44页 |
| 3. 调查对象的结果分析 | 第44-57页 |
| 讨论 | 第57-62页 |
| 1 不孕症与情志因素相关性研究的必要性 | 第57页 |
| 2 不孕症患者情志特点 | 第57-58页 |
| 3 不孕症的病因与情志因素相关性的研究 | 第58页 |
| 4 不孕症的中医证型与情志因素相关性研究 | 第58-60页 |
| 5 不孕症患者治疗的情志干预 | 第60-61页 |
| 6 结论与问题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
| 附表 不孕症中医症候学调查问卷 | 第65-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