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纳米空心炭球的概述 | 第11页 |
·纳米空心炭球的制备方法 | 第11-19页 |
·溶剂/水热法 | 第11-14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4-15页 |
·还原法 | 第15-16页 |
·模板法 | 第16-19页 |
·纳米空心炭球的磁功能化 | 第19-20页 |
·纳米空心炭球的应用 | 第20-26页 |
·催化剂载体 | 第20-22页 |
·电极材料 | 第22-24页 |
·吸附分离 | 第24-26页 |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实验总述 | 第28-31页 |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29-3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9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9页 |
·粉末X射线衍射(XRD) | 第29-30页 |
·物理吸附(N_2-adsorption) | 第30页 |
·热重分析(TG-DSC) | 第30页 |
·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30-31页 |
3 HCS的可控制备与性质研究 | 第31-47页 |
·前言 | 第31页 |
·HCS的可控制备及表面性质分析 | 第31-38页 |
·HCS的可控制备步骤 | 第31-33页 |
·HCS制备过程材料形貌表征 | 第33-36页 |
·HCS的表面性质分析 | 第36-38页 |
·精确控制合成不同尺寸,空腔和壁厚的HCS | 第38-43页 |
·不同尺寸的HCS的合成 | 第38-39页 |
·不同空腔和壁厚的HCS的合成 | 第39-42页 |
·限域热解过程对空腔和壁厚的影响 | 第42-43页 |
·二次包硅对HCS的影响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HCS/Fe复合材料设计制备——HCS的磁功能化 | 第47-55页 |
·前言 | 第47页 |
·HCS/Fe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7-50页 |
·HCS/Fe复合材料的合成步骤 | 第47-49页 |
·HCS/Fe复合材料铁颗粒含量变化 | 第49-50页 |
·HCS/Fe复合材料的性质研究 | 第50-54页 |
·HCS/Fe复合材料磁核的晶型分析 | 第50-52页 |
·HCS/Fe复合材料磁核分布表征 | 第52-53页 |
·HCS/Fe复合材料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HCS/Fe复合材料磁性分析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HCS/Fe复合材料对Cr(Ⅵ)吸附性能评价 | 第55-64页 |
·前言 | 第55-56页 |
·HCS/Fe对Cr(Ⅵ)吸附性能评价 | 第56-58页 |
·Cr(Ⅵ)吸附实验步骤 | 第56页 |
·分光光度法测定Cr(Ⅵ)的浓度 | 第56-58页 |
·吸附分析计算 | 第58页 |
·静态Cr(Ⅵ)吸附测试 | 第58页 |
·HCS/Fe复合材料对Cr(Ⅵ)吸附性能结果讨论 | 第58-63页 |
·Cr(Ⅵ)吸附结果讨论 | 第58-60页 |
·Cr(Ⅵ)离子移除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 第60-61页 |
·Cr(Ⅵ)移除机理分析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