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区临港产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2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低碳经济 | 第12-16页 |
·临港产业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21-22页 |
·创新之处 | 第21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21-22页 |
第2章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 第22-30页 |
·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 第22-25页 |
·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 | 第23-24页 |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 | 第24-25页 |
·影响低碳经济发展因素 | 第25-26页 |
·技术水平 | 第25页 |
·能源结构 | 第25页 |
·产业结构 | 第25-26页 |
·经济发展方式 | 第26页 |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 第26-30页 |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 第26-27页 |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 | 第27-30页 |
第3章 临港产业发展和演变 | 第30-37页 |
·临港产业的内涵 | 第30-32页 |
·临港产业的发展演变过程 | 第32-35页 |
·海运贸易阶段 | 第32-33页 |
·以制造业为主的阶段 | 第33-34页 |
·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 第34-35页 |
·不同阶段临港产业的低碳发展分析 | 第35-37页 |
·海运贸易阶段 | 第35页 |
·以制造业为主的阶段 | 第35页 |
·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 | 第35-37页 |
第4章 蓝色经济区临港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37-53页 |
·蓝色经济区的空间范围 | 第37页 |
·蓝色经济区临港产业的现状分析 | 第37-40页 |
·蓝色临港产业带的现状分析 | 第37-38页 |
·主要港口临港产业的现状 | 第38-40页 |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0-41页 |
·低碳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1-46页 |
·指标体系 | 第41-43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3-44页 |
·参照物的选择与数据的处理 | 第44-46页 |
·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与分析 | 第46-53页 |
·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情况分析 | 第46-47页 |
·低碳发展趋势分析 | 第47-50页 |
·低碳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 第50-53页 |
第5章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 | 第53-58页 |
·沿海高端临港产业带发展模式研究 | 第53-54页 |
·低碳发展现状分析 | 第53页 |
·发展对策 | 第53-54页 |
·黄河三角洲临港产业带发展模式研究 | 第54-56页 |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55页 |
·发展对策 | 第55-56页 |
·鲁南临港产业带发展模式研究 | 第56-58页 |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56页 |
·发展对策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