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如其人说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旨趣 | 第9-15页 |
·研究动机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前人研究成果的探讨 | 第10-15页 |
·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范围 | 第15-16页 |
·研究步骤与方法 | 第16-17页 |
2 “书如其人说”的历史发展 | 第17-21页 |
·酝酿发展期 | 第17-19页 |
·中国文字与思维 | 第17-18页 |
·书法创作的初探 | 第18-19页 |
·成熟革新期 | 第19页 |
·小结 | 第19-21页 |
3 书学与人学的互涉 | 第21-33页 |
·“人、文、书”的心象关系 | 第21-26页 |
·人的心象关系 | 第21-24页 |
·文与书的心象关系 | 第24-26页 |
·书学与人情事态 | 第26-31页 |
·技法与人事 | 第26-30页 |
·书体碑帖拟人化 | 第30-31页 |
·书学与感官思维 | 第31页 |
·书学与文学 | 第31-33页 |
4 “书如其人说”示例 | 第33-45页 |
·帝王英气——唐太宗书法“英锐果劲,率性放逸” | 第33-35页 |
·名臣清风——欧阳修书法“清秀颖利,丰约中度” | 第35-37页 |
·书家法度——颜真卿书法“宽厚磅礡,以圆纳方” | 第37-39页 |
·世外逸调——朱耷书法“禅趣淳厚,浑穏超逸” | 第39-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7页 |
·由人及艺的身体思维 | 第45页 |
·“书如其人”的个性、群性、时代性 | 第45-46页 |
·书人合一,艺进于道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