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滥用职权罪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滥用职权罪概述 | 第13-20页 |
第一节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与种类 | 第13-15页 |
一、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 滥用职权罪的种类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外国关于滥用职权的刑事规制 | 第15-17页 |
一、 刑事立法状况 | 第15-16页 |
二、 外国立法特点与比较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我国滥用职权罪的立法沿革与现状 | 第17-20页 |
一、 我国古代有关滥用职权罪的立法 | 第17-18页 |
二、 我国滥用职权罪的立法沿革与现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滥用职权行为主体的界定 | 第20-31页 |
第一节 滥用职权主体的演变 | 第20-23页 |
一、 滥用职权罪主体范围的演变 | 第20-22页 |
二、 滥用职权罪主体变化的理性反思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滥用职权主体的本质特征 | 第23-27页 |
一、 国家机关的理解 | 第23-25页 |
二、 从事公务之解读 | 第25-27页 |
第三节 滥用职权主体的外延 | 第27-31页 |
一、 滥用职权罪主体外延确定的标准 | 第27-29页 |
二、 应然状态下滥用职权罪主体的范围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滥用职权的实行行为类型与范围 | 第31-39页 |
第一节 滥用职权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 第31-34页 |
一、 滥用职权行为的概念 | 第31-33页 |
二、 滥用职权行为的特征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滥用职权行为的类型 | 第34-39页 |
一、 不作为的滥用职权行为 | 第34-36页 |
二、 滥用职权行为的基本类型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滥用职权的主观罪过形式与认定 | 第39-45页 |
第一节 滥用职权罪罪过形式的学说争议 | 第39-42页 |
一、 故意说及其理由 | 第39-40页 |
二、 直接故意说及理由 | 第40-41页 |
三、 间接故意说及其理由 | 第41页 |
四、 过失说及其理由 | 第41-42页 |
五、 复合罪过说及其理由 | 第42页 |
第二节 学说的归纳与检讨 | 第42-45页 |
一、 对复合罪过说的质疑 | 第42-43页 |
二、 对过失说的质疑 | 第43-44页 |
三、 故意说的合理性分析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重大损失”的具体认定 | 第45-54页 |
第一节 “重大损失”在滥用职权罪中的性质与地位 | 第45-50页 |
一、 重大损失的性质 | 第45-46页 |
二、 重大损失的地位 | 第46-50页 |
第二节 “重大损失”的范围及立案标准的合理性 | 第50-54页 |
一、 “重大损失”的范围 | 第50-52页 |
二、 立案标准的合理性分析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