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Co-X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第一节 Ni/MH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5-16页
 第二节 Ni/MH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第16-18页
 第三节 Ni/MH电池的特点第18-19页
 第四节 储氢合金的研究现状第19-26页
     ·AB_5型稀土系储氢合金第20-21页
     ·AB_2型Laves相储氢合金第21页
     ·AB_3型储氢合金第21-23页
     ·AB型钛基储氢合金第23-24页
     ·V基固溶体型储氢合金第24页
     ·Mg基储氢合金第24-25页
     ·Co和Co-X第25-2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6-41页
 第一节 Co及Co-X的研究进展第26-39页
     ·Co单质第26-29页
     ·Co-X第29-39页
 第二节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9-41页
第三章 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第41-49页
 第一节 材料的制备第41-43页
     ·试剂原料第41-42页
     ·仪器设备第42页
     ·材料的制备方法第42-43页
 第二节 材料的表征第43-45页
     ·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43-44页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44页
     ·透射电镜(TEM)分析第44页
     ·粒度分析第44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44-45页
     ·ICP元素分析第45页
     ·能谱(EDS)分析第45页
     ·热重差热(TG-DSC)分析第45页
     ·比表面积(BET)分析第45页
 第三节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5-49页
     ·模拟电池制备第45-47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7-49页
第四章 热处理对Co-B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第49-62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49-50页
 第二节 化学还原法制备Co-B合金及其热处理第50-54页
     ·合金的制备第50页
     ·合金的结构和形貌第50-53页
     ·合金的循环稳定性能第53-54页
 第三节 合金的电化学反应机理探究第54-57页
 第四节 球磨法制备Co-B合金及其热处理第57-60页
     ·合金的制备第57页
     ·合金的结构和形貌第57-59页
     ·合金的循环稳定性能第59页
     ·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第59-60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CoB-AB_3复合合金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第62-8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62-63页
 第二节 热处理对AB_3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3-70页
     ·合金的制备第64页
     ·合金的结构和形貌第64-65页
     ·合金的循环稳定性能第65-67页
     ·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第67-68页
     ·合金的循环伏安特性第68-69页
     ·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第69-70页
 第三节 复合合金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第70-79页
     ·复合合金的制备第70页
     ·复合合金的循环稳定性能第70-72页
     ·复合合金的放电曲线第72-73页
     ·复合合金的结构表征第73-74页
     ·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第74-76页
     ·复合合金的循环伏安特性第76-77页
     ·复合合金的交流阻抗分析第77-78页
     ·复合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第78-79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六章 CoB-AB_5复合合金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第81-8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81页
 第二节 复合合金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第81-87页
     ·复合合金的制备第81页
     ·复合合金的循环稳定性能第81-82页
     ·复合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第82-83页
     ·复合合金的放电曲线第83-85页
     ·复合合金的结构第85页
     ·充放电过程中的反应机理第85-86页
     ·复合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第86-87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S对Co(OH)_2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第88-9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88-89页
 第二节 样品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第89-97页
     ·材料的制备第89页
     ·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第89-93页
     ·非晶态S对Co(OH)_2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93-96页
     ·非晶态S对Co(OH)_2电极的作用机理第96-97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八章 不同方法制备Co-S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98-10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98页
 第二节 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98-105页
     ·材料的制备第98-99页
     ·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第99-101页
     ·形成机理探究第101-103页
     ·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第103-105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九章 结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荧光传感功能为导向的两种大环分子组装体的构筑与研究
下一篇:三唑—亚铁体系的自旋转换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