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导论 | 第12-19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3-14页 |
·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借鉴 | 第15-16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 第16-17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 | 第17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2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理论综述 | 第19-2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20页 |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0页 |
·福利经济学 | 第20-21页 |
·人口老龄化 | 第21页 |
·我国农村存在的养老方式 | 第21-22页 |
·家庭养老 | 第21-22页 |
·自主养老 | 第22页 |
·社会养老 | 第22页 |
·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职能 | 第22-24页 |
·立法职能 | 第22-23页 |
·财政职能 | 第23页 |
·监督职能 | 第23-24页 |
3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 第24-33页 |
·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回顾 | 第24-25页 |
·探索阶段(1986-1990) | 第24页 |
·试点阶段(1991-1992) | 第24-25页 |
·曲折发展阶段(1993-2002) | 第25页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 | 第25-29页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分析 | 第26-28页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 | 第28-29页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法制建设落后,政策存在不稳定性 | 第29-30页 |
·“捆绑缴费”问题与普惠式的悖论 | 第30-31页 |
·基础养老金标准偏低,难以达到真正的“老有所养” | 第31-32页 |
·管理水平落后,经办力量薄弱 | 第32-33页 |
4 国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借鉴 | 第33-38页 |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条件分析 | 第33-34页 |
·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 | 第33-34页 |
·工业化程度进入中后期 | 第34页 |
·城镇化水平较高 | 第34页 |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 第34-36页 |
·德国模式 | 第34-35页 |
·瑞典模式 | 第35页 |
·智利、新加坡模式 | 第35-36页 |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借鉴 | 第36-38页 |
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景与展望 | 第38-42页 |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相关制度细节 | 第38-39页 |
·明确政府职能,扩大财政投入力度 | 第39页 |
·提高保障水平,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 第39-40页 |
·完善筹资机制,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 第40页 |
·重视基层机构建设,加强账户基金管理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