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基于苝酰亚胺/蜜胺的超分子一维功能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超分子化学和自组装第11-14页
     ·氢键在超分子自组装的作用及特点第12-13页
     ·超分子自组装材料第13-14页
   ·基于非共价作用的多组分超分子体系第14-19页
     ·单个构筑基元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第14-16页
     ·多组分超分子体系第16-19页
   ·超分子聚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第20-21页
第2章 新型双蜜胺组装单元的设计、合成与表征第21-30页
   ·仪器和试剂第21-22页
     ·实验仪器第21页
     ·实验试剂第21-22页
   ·组装单元S1、S2、S3和S4的合成第22-25页
     ·合成路线的设计第22页
     ·中间体A,A1,A2和A3的合成第22-24页
     ·组装单元S1,S2,S3和S4的合成第24-25页
   ·结果与讨论第25-29页
     ·目标产物的合成与探讨第25-26页
     ·组装单元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图谱的解析第26-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PBI/S1超分子一维材料的制备及其聚集体结构第30-47页
   ·试剂和仪器第30页
   ·PBI/S1一维功能材料的组装第30-38页
     ·溶剂极性对PBI/S1聚集体的形成及其形貌结构的影响第30-32页
     ·不同浓度对PBI/S1一维聚集体生长的影响第32-35页
     ·不同配比对PBI/S1一维聚集体生长的影响第35-37页
     ·一维材料制备条件的探讨第37-38页
   ·PBI/S1在CH_2Cl_2中组装机制的探讨第38-44页
     ·苝酰亚胺聚集体的分子堆积模式第38-39页
     ·一维聚集体中存在的超分子作用第39-40页
     ·一维聚集体的晶体结构第40-41页
     ·一维聚集体中分子堆积模式第41-43页
     ·PBI/S1生长过程的形貌结构变化第43-44页
   ·PBI/S1在MCH中的组装第44-45页
     ·紫外光谱对PBI/S1组装过程的分析第44页
     ·PBI/S1组装体形貌结构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PBI/S3一维聚集体的制备及微结构第47-60页
   ·对PBI/S3一维聚集体的组装第47-54页
     ·不同溶剂对PBI/S3聚集体的形成及其形貌结构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浓度对PBI/S3一维聚集体的形成的影响第48-51页
     ·不同配比对PBI/S3一维聚集体的生长的影响第51-54页
   ·PBI/S3一维聚集体的组装机制的探讨第54-58页
     ·组装单元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第54-55页
     ·一维聚集体结构的晶体结构第55页
     ·PBI/S3一维聚集体的分子堆积模式第55-57页
     ·PBI/S3生长过程中形貌变化第57-58页
   ·PBI/S3在MCH中的组装及其形貌结构第58-59页
     ·PBI/S3组装过程的紫外光谱第58页
     ·PBI/S3一维聚集体的形貌结构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7-68页
附录B 终产物的~1H-NMR、~(13)C-NMR、MS谱图第68-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弹性涂料的研究
下一篇:开关电流电路的非理想因素分析及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