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22页 |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 | 第12-14页 |
| ·SCR技术原理 | 第12-13页 |
| ·SCR反应机制 | 第13-14页 |
| ·分子筛脱硝催化剂 | 第14-18页 |
| ·杂原子分子筛的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ZSM-5分子筛酸碱性 | 第16-17页 |
| ·分子筛杂化理论 | 第17-18页 |
| ·ZSM-5分子筛杂化方法 | 第18-20页 |
| ·水热法 | 第18-19页 |
| ·浸渍法 | 第19-20页 |
| ·液相离子交换法 | 第20页 |
| ·固相离子交换法 | 第20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2 水热法制备Fe-ZSM-5催化剂 | 第22-29页 |
| ·实验药品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25页 |
| ·催化剂的性质分析和测试 | 第25-27页 |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7-28页 |
| ·催化剂的抗硫抗水性能测试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Fe-ZSM-5催化剂结构和性质 | 第29-43页 |
| ·XRD分析 | 第29-33页 |
| ·不同晶化时间对晶型的影响 | 第29页 |
| ·Fc-ZSM-5静止与动态晶化的比较 | 第29-30页 |
| ·模板剂用量对Fe-ZSM-5的影响 | 第30-31页 |
| ·不同Fe/Al对Fe-ZSM-5 XRD影响 | 第31-33页 |
| ·不同Si/(Fe+Al)对Fe-ZSM-5 XRD影响 | 第33页 |
| ·SEM分析与晶化过程讨论 | 第33-36页 |
| ·不同晶化时间的Fe-ZSM-5的SEM | 第33-34页 |
| ·不同Fe含量的Fe-ZSM-5的SEM | 第34-35页 |
| ·抗硫抗水之后的Fe-ZSM-5的SEM | 第35页 |
| ·浸渍法与动态水热法制备的Fe-ZSM-5的SEM | 第35-36页 |
| ·射线能量色散谱(EDS) | 第36页 |
| ·差热和热重(TG/DTA) | 第36-38页 |
| ·比表面积(BET) | 第38-39页 |
| ·红外谱图(FT-IR) | 第39-40页 |
| ·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结果与讨论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4 Fe-ZSM-5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和抗水抗硫性 | 第43-54页 |
| ·不同Fe/Al比的Fe-ZSM-5的SCR活性 | 第43-44页 |
| ·不同Si/(Fe+Al)的Fe-ZSM-5的SCR活性 | 第44-45页 |
| ·O_2含量对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氨氮摩尔比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空速的影响 | 第47页 |
| ·NO进口浓度对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 ·H_2O和SO_2对Fe-ZSM-5的SCR活性的影响 | 第48-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5 Fe-ZSM-5的活性位及NH_3、NO、O_2在Fe-ZSM-5上吸附和反应 | 第54-66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54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54页 |
| ·Fe在ZSM-5中的分布 | 第54-57页 |
| ·XPS | 第54-55页 |
| ·H_2-TPR | 第55-56页 |
| ·EPR | 第56-57页 |
| ·XRD | 第57页 |
| ·酸性位分析 | 第57-58页 |
| ·反应气NH_3和NO在Fe-ZSM-5上的吸附 | 第58-60页 |
| ·NH_3-TPD分析与讨论 | 第58-60页 |
| ·NO-TPD分析与讨论 | 第60页 |
| ·表面反应过程EPR研究 | 第60-64页 |
| ·NO在Fe-ZSM-5上的吸附 | 第60-61页 |
| ·NH3在Fe-ZSM-5上的吸附 | 第61-62页 |
| ·NH_3和NO在Fe-ZSM-5上的吸附 | 第62-63页 |
| ·NH_3、NO、O_2等在Fe-ZSM-5上的反应过程和表面吸附的研究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创新点 | 第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