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脉冲电流对轧制变形抗力的影响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金属的塑性 | 第11页 |
| ·低塑性金属及其塑性加工 | 第11-12页 |
| ·低塑性金属 | 第11-12页 |
| ·金属的塑性加工方法 | 第12页 |
| ·锆合金性能及其塑性加工 | 第12-14页 |
| ·锆合金性能 | 第12-13页 |
| ·锆合金的塑性加工 | 第13-14页 |
| ·锆合金板带材的加工 | 第13-14页 |
| ·锆合金管材加工 | 第14页 |
| ·电塑性效应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4-18页 |
| ·电塑性效应的发展历史 | 第14-15页 |
| ·电塑性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电塑性效应在工业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电塑性效应的内涵 | 第19-20页 |
| ·脉冲电流对位错滑移的影响 | 第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1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1页 |
| ·电塑性实验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21-23页 |
| 第2章 电塑性实验平台 | 第23-35页 |
| ·实验设备简介 | 第23页 |
| ·实验设备绝缘 | 第23-25页 |
| ·脉冲电源电极连接方式 | 第25页 |
| ·电路阻抗测定 | 第25-26页 |
| ·实验平台改进 | 第26-34页 |
| ·TiNi 记忆合金的电塑性拉拔研究 | 第26-27页 |
| ·AZ31 镁合金电塑性轧制研究 | 第27-28页 |
| ·铜丝的电塑性拉拔研究 | 第28页 |
| ·Zr 合金的电塑性轧制实验 | 第28-32页 |
| ·实验所用传感器 | 第32-33页 |
| ·传感器的屏蔽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电塑性轧制实验 | 第35-57页 |
| ·脉冲参数调试 | 第35-39页 |
| ·相同电压不同频率的脉冲波形对比 | 第35-37页 |
| ·相同频率不同电压的脉冲波形对比 | 第37-39页 |
| ·Zr702 电塑性轧制实验 | 第39-40页 |
| ·Zr702 物化参数 | 第39页 |
| ·实验参数选择 | 第39-40页 |
| ·传感器屏蔽后信号输出的稳定性 | 第40-41页 |
| ·不同电参数下的轧制力波形图 | 第41-42页 |
| ·旧样品轧制力对比分析 | 第42-54页 |
| ·轧制力随总变形量变化 | 第42-46页 |
| ·变频率 EPR 的轧制力对比 | 第46-47页 |
| ·变电压 EPR 的轧制力对比 | 第47-48页 |
| ·轧制力差值随电流密度变化 | 第48-51页 |
| ·旧样品单位轧制力对比分析 | 第51-54页 |
| ·新样品单位轧制力对比 | 第54页 |
| ·旧样品拉伸力学性能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4章 焦耳热效应 | 第57-72页 |
| ·焦耳热效应对电塑性效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 ·焦耳热效应计算 | 第58-62页 |
| ·电—热耦合数值模拟 | 第62-68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 ·材料特性定义 | 第64页 |
| ·时间步设置 | 第64页 |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64-65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5-68页 |
| ·变形热效应 | 第68-69页 |
| ·常温无脉冲轧制模拟 | 第69-71页 |
| ·接触热传导计算 | 第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