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创新视角的三网融合影响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信息化正推动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 | 第9页 |
·融合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 第9-10页 |
·国外三网融合的稳步推进 | 第10页 |
·我国三网融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 第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知识创新研究综述 | 第15-27页 |
·知识与知识创新 | 第15-16页 |
·知识交叉创新概述 | 第16-17页 |
·知识创新机制研究综述 | 第17-27页 |
·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 第27-30页 |
·产业融合的概念 | 第27-28页 |
·产业融合的分类 | 第28-29页 |
·产业融合的过程 | 第29页 |
·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三网融合研究综述 | 第30-32页 |
·现有研究的评述与启示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三网融合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 第33-50页 |
·产业融合的层次分析与过程分析 | 第33-35页 |
·产业融合的层次分析 | 第33-34页 |
·产业融合的过程分析 | 第34页 |
·基于层次与过程的组合分析 | 第34-35页 |
·产业融合与知识创新 | 第35-41页 |
·产业融合与知识创造 | 第36-39页 |
·产业融合与知识扩散 | 第39-41页 |
·三网的发展现状与产业特征 | 第41-46页 |
·三网的发展现状 | 第41-43页 |
·三网的融合发展状况 | 第43-44页 |
·三网的产业特征 | 第44-46页 |
·三网融合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 第46-50页 |
第四章 三网融合与技术创新 | 第50-59页 |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第50-52页 |
·技术创新的概念 | 第50-51页 |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第51-52页 |
·技术创新对网络融合的作用 | 第52-56页 |
·电信网的技术现状与演进趋势 | 第52-53页 |
·广电网的技术现状与演进趋势 | 第53-54页 |
·互联网的技术现状与演进趋势 | 第54-55页 |
·三网网络技术平台的融合发展 | 第55-56页 |
·技术创新对业务与终端融合的作用 | 第56-59页 |
·技术创新推进业务的融合发展 | 第56-58页 |
·技术创新推进终端的融合发展 | 第58-59页 |
第五章 三网融合与市场创新 | 第59-93页 |
·三网的市场竞争结构与博弈分析 | 第59-77页 |
·产业组织研究现状 | 第59-61页 |
·三网的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 第61-64页 |
·三网之间的市场博弈分析 | 第64-77页 |
·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 | 第77-88页 |
·产业生态研究 | 第77-79页 |
·三网融合前的产业链分析 | 第79-85页 |
·构建三网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 | 第85-88页 |
·构建合作与交互的三网融合业务创新机制 | 第88-93页 |
·业务创新研究 | 第88-90页 |
·构建合作与交互的三网融合业务创新机制 | 第90-93页 |
第六章 三网融合与政府监管 | 第93-102页 |
·政府监管与产业监管的理论依据 | 第93-96页 |
·政府监管理论概述 | 第93-94页 |
·三网的产业监管理论依据 | 第94-96页 |
·国外三网融合监管经验与我国监管现状分析 | 第96-99页 |
·国外三网融合的监管政策演进 | 第96-98页 |
·我国三网融合的监管现状 | 第98-99页 |
·我国三网融合监管路径探析 | 第99-102页 |
·分业监管,相互准入 | 第99-100页 |
·分段监管,明确分工 | 第100页 |
·按功能划分的融合监管 | 第100-102页 |
第七章 我国三网融合的演进路径探析 | 第102-112页 |
·国内三网融合模式解析 | 第102-107页 |
·上海模式解析 | 第102-103页 |
·云南模式解析 | 第103-104页 |
·山西模式解析 | 第104-105页 |
·河南模式解析 | 第105页 |
·深圳模式解析 | 第105-106页 |
·其他模式解析 | 第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三网融合演进路径研究 | 第107-112页 |
·三网融合演进路径探讨 | 第107-110页 |
·我国三网融合演进模式探讨 | 第110-112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112页 |
·研究展望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