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居住区宜居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研究背景第10-16页
     ·宜居居住环境是人类古老的理想和基本需求第10-12页
     ·宜居居住区是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组成部分第12-13页
     ·宜居居住区是宜居城市的基本问题第13-14页
     ·“宜居规划设计”存在着泛滥与广告化、标签化第14-15页
     ·宜居居住区规划设计缺少系统分层第15-16页
   ·居住区规划设计主要理论与实践回顾第16-24页
     ·国外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第16-18页
     ·国内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第18-23页
     ·对本文的启示第23-2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页
     ·研究的目的第24页
     ·研究的意义第24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4-28页
     ·研究内容第24-27页
     ·研究方法第27-28页
第二章 宜居理论构建第28-47页
   ·居住区宜居规划设计理论基础第28-38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8-29页
     ·科学发展观第29页
     ·马斯洛人本需求理论第29-31页
     ·人类聚居学说第31-32页
     ·四个宪章第32-35页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第35-36页
     ·宜居城市理论第36-38页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宜居观第38-46页
     ·宜居居住区内涵第38页
     ·宜居居住区特征第38-41页
     ·居住区宜居规划设计观分析框架第41-43页
     ·居住区宜居规划设计观第43-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居住区宜居规划设计框架第47-62页
   ·目标第47页
   ·基本原则第47页
   ·框架性指导体系构建的思路第47-48页
   ·框架性指导体系的形成第48-52页
   ·指标政策化第52-59页
   ·框架性指导体系的特点第59-61页
     ·目标导向性第59-60页
     ·清晰的层次性第60-61页
     ·启发性第61页
     ·实用性第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规范》为例第62-73页
   ·《规范》形成背景认识第62-65页
   ·《规范》不足之处第65-70页
     ·《规范》目标单一、不分层第65-67页
     ·《规范》基本原则均等化第67-68页
     ·内容要素掺杂多个需求层次第68-70页
   ·完善《规范》的建议第70-72页
     ·目标调整第70-71页
     ·基本原则调整第71页
     ·规定内容调整与补充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指导体系的应用第73-84页
   ·测量方法第73-74页
     ·定性测量第73页
     ·定序测量第73-74页
     ·定距测量第74页
   ·评价方案的形成第74-81页
     ·基本生存需求的宜居层次第74-76页
     ·身心安全需求的宜居层次第76-77页
     ·接触世界需求的宜居层次第77-79页
     ·尊严维护需求的宜居层次第79-80页
     ·自我实现需求的宜居层次第80-81页
   ·权重确定方法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结语与认识第84-88页
   ·结论第84-86页
   ·不足之处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附录:居住区宜居规划设计指导体系详细表第95-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散聚合法合成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及其构性表征
下一篇:岭南传统民居建筑原理的现代应用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