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本体的TAR协同数据管理框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第11-12页
   ·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情况第14-15页
第二章 TAR 协同数据管理软件建模的关键技术第15-35页
   ·SOA 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第15-19页
     ·SOA 体系结构与设计理念第15-16页
     ·基于 WEB SERVICE 的 SOA 实现技术第16-18页
     ·基于 SOA 体系结构的 TAR 协同数据管理框架第18-19页
   ·面向 AGENT 的软件开发框架第19-24页
     ·AGENT 定义及其特性第19-21页
     ·KQML 表示方法及其扩充原语第21-24页
   ·工作流建模方法与协同表示方法第24-27页
     ·工作流建模方法第24-25页
     ·协同表示方法第25-27页
   ·资源的交互和共享技术第27-34页
     ·本体描述方法第28-29页
     ·OWL 描述模板第29-32页
     ·业务间协作异构问题的解决方案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TAR 协同数据管理系统的领域分析第35-58页
   ·基于领域工程的 TAR 协同数据管理框架的需求模型第35-38页
     ·托管式物流的领域知识第35-36页
     ·基于 SOA 的领域功能模型第36-38页
   ·TAR 协同数据管理的用例模型第38-42页
   ·基于工作流表示的活动模型第42-43页
   ·物流订单管理的 BPEL 描述第43-45页
   ·TAR 协同数据管理框架的本体建立、映射与查询第45-57页
     ·本体的构建第46-51页
     ·本体映射方法第51-56页
     ·查询转换方法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TAR 协同数据管理系统的领域设计第58-72页
   ·TAR 协同数据管理软件的类架构第58-67页
     ·初始类模型设计第58-61页
     ·面向 AGENT 的类模型优化第61-63页
     ·资源请求过程的 KQML 描述第63-65页
     ·细化类模型设计第65-66页
     ·精化类模型设计第66-67页
   ·对象行为模型设计第67-69页
   ·典型应用数据库设计第69-70页
   ·系统界面设计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TAR 协同数据管理系统的典型应用实现第72-82页
   ·开发环境的选择与配置第72-74页
   ·TAR 协同数据管理软件的可实现性描述第74-77页
   ·TAR 协同数据管理软件的典型应用实现第77-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致谢第88-8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元过程实例生成器与角色/命名空间协同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合同网的协同生产任务调度软件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