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课题的来源及要求 | 第10-12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 ·课题的要求 | 第11-12页 |
| ·组合机床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组合机床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组合机床现状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4-15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2 组合机床的总体设计 | 第15-39页 |
| ·工艺方案的制定 | 第15-16页 |
| ·确定加工内容 | 第15页 |
| ·确定加工方式 | 第15页 |
| ·选择定位基准及夹紧方式 | 第15-16页 |
| ·确定工步和刀具种类及其结构形式 | 第16页 |
| ·被加工零件工序图 | 第16-20页 |
| ·被加工零件 | 第16页 |
| ·图中的符号 | 第16-17页 |
| ·加工余量 | 第17页 |
| ·技术要求 | 第17-20页 |
| ·加工示意图 | 第20-25页 |
| ·刀具的选择 | 第20页 |
| ·工序余量的确定 | 第20页 |
| ·导向机构的确定 | 第20-21页 |
| ·主轴类型、尺寸、外伸长度 | 第21页 |
| ·切削用量的选择 | 第21页 |
| ·动力部件工作循环及行程确定 | 第21-25页 |
| ·组合机床动作自动循环 | 第25-26页 |
| ·生产率计算卡 | 第26-29页 |
| ·机床生产率的计算 | 第26-28页 |
| ·机床最大允许负荷率的确定 | 第28-29页 |
| ·组合机床联系尺寸总图的设计 | 第29-38页 |
| ·用模糊评价法确定曲轴飞轮轴颈端面孔系加工机床的方案 | 第29-33页 |
| ·机床联系尺寸总图设计 | 第33-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3 曲轴飞轮轴颈端面孔系钻孔主轴箱的设计 | 第39-48页 |
| ·主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 第39-41页 |
| ·八孔主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 第39-40页 |
| ·七孔主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 第40-41页 |
| ·主轴、齿轮的确定及动力计算 | 第41-42页 |
| ·主轴型式和直径、齿轮模数的确定 | 第41页 |
| ·多轴箱所需动力的计算 | 第41-42页 |
| ·多轴箱的传动设计及校核 | 第42-48页 |
| ·主传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42页 |
| ·根据原始依据图,算出驱动轴、主轴坐标尺寸 | 第42-43页 |
| ·传动系统的设计 | 第43-46页 |
| ·传动系统校核计算 | 第46-48页 |
| 4 曲轴飞轮轴颈端面孔系攻丝主轴箱的设计 | 第48-61页 |
| ·主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 第48-50页 |
| ·八孔主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 第48-49页 |
| ·六孔主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 第49-50页 |
| ·攻螺纹机构及行程的控制 | 第50-55页 |
| ·螺纹靠模机构及攻螺纹卡头 | 第50-53页 |
| ·攻螺纹装置 | 第53-55页 |
| ·攻螺纹行程的控制 | 第55页 |
| ·攻螺纹电动机选择及攻螺纹主轴的制动 | 第55-56页 |
| ·主轴、齿轮的确定及动力计算 | 第56-57页 |
| ·主轴型式和直径、齿轮模数的确定 | 第56页 |
| ·多轴箱所需动力的计算 | 第56-57页 |
| ·多轴箱的传动设计及校核 | 第57-61页 |
| ·驱动轴、主轴坐标 | 第57页 |
| ·传动系统的设计 | 第57-60页 |
| ·传动系统校核计算 | 第60-61页 |
| 5 夹具的设计 | 第61-67页 |
| ·定位支承系统 | 第61-62页 |
| ·夹紧机构 | 第62-64页 |
| ·刀具导向机构 | 第64-65页 |
| ·机床行程控制 | 第65-67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 ·总结 | 第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附录A 曲轴飞轮轴颈端面孔系攻丝机床总装配图 | 第72-73页 |
| 附录B 八孔曲轴飞轮轴颈端面孔系钻孔机床多轴箱装配总图 | 第73-74页 |
| 附录C 八孔曲轴飞轮轴颈端面孔系攻丝机床多轴箱装配总图 | 第74-75页 |
| 附录D 六孔曲轴飞轮轴颈端面孔系攻丝机床多轴箱装配总图 | 第75-76页 |
| 附录E 机床夹具总图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