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理论 | 第20-37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 | 第20-24页 |
·我国土地制度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 | 第20页 |
·扭曲的交换法则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利 | 第20-21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农民社会保障权利 | 第21-22页 |
·公民权利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利 | 第22-24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特殊性 | 第24-26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内涵界定 | 第24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特征 | 第24-25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25-26页 |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环境分析 | 第26-34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环境分析 | 第26-28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环境分析 | 第28-32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环境分析 | 第32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环境分析的启示 | 第32-34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34-37页 |
·转型经济国家的农地制度改革 | 第34页 |
·土地征用补偿范围和标准的国际比较 | 第34-36页 |
·国外发达国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石家庄高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效应分析 | 第37-60页 |
·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概况 | 第37-38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 第38-40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险 | 第38-40页 |
·失地农民社会救助 | 第40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机制 | 第40-44页 |
·保障对象及范围 | 第40-41页 |
·资金的筹集及监管机制 | 第41-42页 |
·待遇给付规定及管理 | 第42-43页 |
·管理部门和流程 | 第43-44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4-60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效应分析 | 第44-57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7-60页 |
第四章 石家庄高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因分析 | 第60-70页 |
·农村土地制度和征地法律的不完善 | 第60-62页 |
·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 | 第60-61页 |
·征地法律和政策不完善 | 第61-62页 |
·当地的征地补偿政策和行政体制不科学 | 第62-65页 |
·当地的征地补偿政策不合理 | 第62-65页 |
·当地的行政体制不顺 | 第65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不完善 | 第65-67页 |
·社会保障项目设置缺陷 | 第65-66页 |
·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不规范 | 第66-67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不规范 | 第67-68页 |
·待遇支付方式不规范 | 第67-68页 |
·管理流程不规范 | 第68页 |
·传统观念制约保障制度发展 | 第68-70页 |
·制度设计者制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 第68页 |
·失地农民自身制约保障制度发展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模式与对策 | 第70-83页 |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模式 | 第70-71页 |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 第71-83页 |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征地政策 | 第71-75页 |
·完善和增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 | 第75-77页 |
·增加其它安置失地农民的方式 | 第77-78页 |
·拓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筹资渠道 | 第78-80页 |
·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的待遇水平 | 第80-81页 |
·强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和监管 | 第81-8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