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盗窃罪与侵占罪对象的区别 | 第9-20页 |
一、二者对象区别的概述 | 第9页 |
二、盗窃罪对象的界定 | 第9-13页 |
三、侵占罪对象的界定 | 第13-20页 |
(一) 代为保管物的认定 | 第13-17页 |
(二) “遗忘物”、“埋藏物”的刑法规范释义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盗窃罪与侵占罪行为的区分 | 第20-29页 |
一、二者行为界限的概述 | 第20页 |
二、二者行为界限的理论纠偏 | 第20-29页 |
(一) 盗窃罪的行为——破坏原占有关系 | 第20-24页 |
(二) 侵占罪的行为——易占有为所有 | 第24-29页 |
第三章 界分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键——占有归属的认定 | 第29-43页 |
一、刑法中的占有内涵 | 第29-31页 |
二、占有归属的判断 | 第31-43页 |
(一) 平行关系中占有的判定 | 第31-33页 |
(二) 主从关系中占有的判定 | 第33-35页 |
(三) 脱离占有物的占有归属的判定 | 第35-37页 |
(四) 封缄物占有关系的判定 | 第37-40页 |
(五) 死者之物的占有关系判定 | 第40-43页 |
第四章 遗忘物认识错误的处理 | 第43-53页 |
一、遗忘物认识错误的定性 | 第43-46页 |
二、遗忘物误认的处理方式 | 第46-49页 |
(一) 抽象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之争 | 第46-47页 |
(二) 别树一帜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 第47-49页 |
三、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之提倡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