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微囊藻毒素对重金属在淡水绿藻中的生物有效性与毒性影响研究

目录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前言第9-24页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作用模型回顾第9-13页
     ·自由离子活度模型第9-10页
     ·生物配体模型第10-12页
     ·亚细胞分布预测模型第12-13页
   ·DGT技术及其在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中的应用第13-15页
   ·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第15-19页
     ·产生及毒性效应第15-16页
     ·结构和性质第16-17页
     ·测定方法第17-18页
     ·研究进展第18-19页
   ·天然有机物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进展第19-22页
     ·天然有机物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第19页
     ·微囊藻毒素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第19-22页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22-24页
2 重金属毒性浓度范围的测定第24-30页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藻种、培养基及主要试剂和器材第24-25页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5-26页
     ·培养基的调整第26页
     ·pH缓冲盐的选择第26-27页
     ·重金属毒性浓度范围的测定第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30页
3 MC-LR对重金属毒性及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第30-46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6页
     ·藻种、试剂和器材第30页
     ·储备溶液的配制第30-31页
     ·藻种的培养第31页
     ·微囊藻毒素毒性浓度范围的测定第31-32页
     ·微囊藻毒素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第32-34页
     ·DGT测定微囊藻毒素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第34页
     ·重金属的测定第34-35页
     ·微囊藻毒素的测定第35-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46页
     ·MC-LR对金属毒性作用的影响第36-42页
     ·MC-LR含量随金属浓度的变化第42-43页
     ·半数抑制浓度IC_(50)的计算第43-44页
     ·DGT测定微囊藻毒素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第44-46页
4 结论与展望第46-47页
   ·结论第46页
   ·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弹尾纲等跳科三属之分类学研究
下一篇:14C-五氯酚在蚯蚓Metaphire guillelmi体内的蓄积和消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