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 1. 祖国医学对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 | 第14-21页 |
| ·古代文献对不孕症的认识 | 第14-15页 |
| ·现代中医文献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 | 第15-21页 |
| 2. 现代医学对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 | 第21-25页 |
| ·现代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病机理研究 | 第21-22页 |
| ·现代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现状 | 第22-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 第二部分 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系统评价 | 第30-58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30-31页 |
| 2.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 3.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 4. 资料与方法 | 第31-37页 |
| ·资料来源(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 | 第31页 |
| ·文献选择标准 | 第31-32页 |
| ·文献检索策略 | 第32-33页 |
|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偏倚风险评价) | 第33-34页 |
| ·观察指标 | 第34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34-37页 |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37页 |
| 5. 结果 | 第37-49页 |
| ·研究的特征与质量 | 第37-40页 |
|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分析 | 第40-42页 |
| ·临床疗效 | 第42-48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48-49页 |
| 6. 讨论 | 第49-50页 |
| 7. 结论 | 第50-51页 |
| 纳入文献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 附表1-2 | 第54-58页 |
| 第三部分 补肾活血促卵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 第58-78页 |
| 前言 | 第58-60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60-64页 |
| ·病例来源 | 第60页 |
| ·诊断标准 | 第60-61页 |
| ·月经及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第61页 |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61-62页 |
| ·一般资料 | 第62-64页 |
| 2. 分组治疗 | 第64页 |
| ·分组方法 | 第64页 |
| ·治疗方法 | 第64页 |
| 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64-65页 |
| ·妊娠率与排卵率 | 第64页 |
| ·中医证候的积分变化 | 第64页 |
| ·血清性激素测定 | 第64-65页 |
| ·优势卵泡及子宫内膜变化 | 第65页 |
| ·基础体温 | 第65页 |
| 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65-66页 |
| 5. 安全性分析 | 第66页 |
| 6. 统计学处理 | 第66页 |
| 7. 治疗结果 | 第66-71页 |
| ·妊娠率与排卵率 | 第66-67页 |
|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第67-69页 |
| ·治疗前后优势卵泡及子宫内膜发育情况 | 第69-70页 |
| ·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比较分析 | 第70-71页 |
| ·治疗前后基础体温(BBT)比较分析 | 第71页 |
| 8. 安全性分析 | 第71页 |
| 9. 退出及脱落、随访 | 第71页 |
| 10. 结果 | 第71-72页 |
| 11. 讨论 | 第72-75页 |
| 12. 结论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第四部分 小结 | 第78-80页 |
| 第五部分 致谢 | 第80-82页 |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