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 ·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的概念 | 第8页 |
| ·“夹心层”的概念 | 第8-9页 |
| ·模式概念 | 第9-10页 |
| ·公租房租赁模式的概念 | 第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夹心层”出现,公租房应运而生 | 第10-11页 |
| ·公租房制度不够成熟,亟待完善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2 重庆市公租房租赁模式现状 | 第19-24页 |
| ·重庆市公租房及其租赁现状 | 第19-20页 |
| ·重庆市公租房租赁模式现状 | 第20-24页 |
| ·法规依据 | 第20页 |
| ·监管机构 | 第20页 |
| ·租赁对象及申请条件 | 第20-21页 |
| ·租金定价 | 第21页 |
| ·进入退出管理 | 第21-23页 |
| ·惩处措施 | 第23页 |
| ·公租房的出售 | 第23-24页 |
| 3 公租房租赁模式的国际经验 | 第24-34页 |
| ·社会型住房政策 | 第24-27页 |
| ·美国模式 | 第24-26页 |
| ·香港模式 | 第26-27页 |
| ·完全责任型住房政策 | 第27-31页 |
| ·新加坡模式 | 第27-30页 |
| ·德国模式 | 第30-31页 |
| ·公租房租赁模式的境外经验 | 第31-34页 |
| ·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 第31页 |
| ·必要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 第31页 |
| ·保障范围的动态调整 | 第31-32页 |
| ·租金的确定参考承租人收入 | 第32页 |
| ·严厉的违规惩罚措施 | 第32页 |
| ·严格的保障性住房转售规定 | 第32页 |
| ·住房保障模式的适时转变 | 第32-34页 |
| 4 重庆市公租房租赁模式的经验与不足 | 第34-38页 |
| ·重庆市公租房租赁模式的经验 | 第34页 |
| ·重庆市公租房租赁模式的不足 | 第34-38页 |
| ·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法律保障层次低 | 第34页 |
| ·保障范围的界定模式不够完善 | 第34-35页 |
| ·租金定价模式不够完善 | 第35页 |
| ·进入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 第35-36页 |
| ·退出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 第36页 |
| ·违规惩处模式不够完善 | 第36页 |
| ·出售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 第36-37页 |
| ·保障方式单一,尚未实行货币补贴 | 第37-38页 |
| 5 完善重庆市公租房租赁模式的基本思路 | 第38-47页 |
| ·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 第38页 |
| ·逐步拓宽公租房保障范围 | 第38-39页 |
| ·租金定制采用分级模式 | 第39-40页 |
| ·加大监督、审查力度,完善进入管理模式 | 第40页 |
| ·加大监督、审查力度,完善退出管理模式 | 第40-41页 |
| ·加大惩处力度,完善惩处模式 | 第41-42页 |
| ·多渠道完善出售管理模式 | 第42-43页 |
| ·逐步构建货币补贴模式 | 第43-44页 |
| ·实行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一体化管理 | 第44-47页 |
| 6 结论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附录 | 第52页 |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