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江服务导报》对海派文化的传播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言 | 第8-12页 |
| ·研究综述 | 第8-9页 |
| ·关于《申江服务导报》的相关研究 | 第8页 |
| ·海派文化 | 第8-9页 |
| ·学术和实用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1页 |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2 海派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与表现 | 第12-22页 |
| ·海派文化生长的社会历史环境 | 第12-13页 |
| ·上海被迫成为通商口岸 | 第12页 |
| ·租界与上海城市发展 | 第12页 |
| ·移民与“上海”意识的崛起 | 第12-13页 |
| ·海派文化的历史发展 | 第13-14页 |
| ·海派文化的基本内涵 | 第13页 |
| ·海派文化的发展 | 第13-14页 |
| ·海派文化的特征 | 第14页 |
| ·海派文化的多元化 | 第14-16页 |
| ·海派文化多元化成因 | 第14-15页 |
| ·从上海话看海派文化的多元化 | 第15-16页 |
| ·海派文化多元化派生出的“宽容” | 第16页 |
| ·海派文化商业色彩浓厚 | 第16-19页 |
| ·吴越文化商业色彩的延续与发展 | 第16-17页 |
| ·开埠后海派文化商业色彩的定型 | 第17页 |
| ·建国后海派文化商业色彩的发展 | 第17页 |
| ·城市化发展加深海派文化商业色彩 | 第17页 |
| ·海派文化商业色彩的表现 | 第17-19页 |
| ·海派文化商业色彩与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 第19-22页 |
| ·“世俗化”概念 | 第19页 |
| ·成就标准的世俗化 | 第19-20页 |
| ·个人主体意识的彰显与关注个体 | 第20页 |
| ·对政治的疏离 | 第20-21页 |
| ·精明、实惠与务实价值观 | 第21-22页 |
| 3 《申江服务导报》的发展与定位分析 | 第22-26页 |
| ·《申江服务导报》的创办与发展 | 第22-23页 |
| ·创刊调研与报纸设计 | 第22页 |
| ·《申江服务导报》的创刊及其发展状况 | 第22-23页 |
| ·《申江服务导报》的定位分析 | 第23-26页 |
| ·报纸的受众定位 | 第23-25页 |
| ·报纸的内容定位 | 第25-26页 |
| 4 《申江服务导报》传播海派文化的原因 | 第26-29页 |
| ·报纸的大众传播功能与文化传播的需要 | 第26-27页 |
| ·报纸大众传播功能的实现 | 第26页 |
| ·传播海派文化,塑造上海城市形象 | 第26页 |
| ·传播优秀文化的需要 | 第26-27页 |
| ·文化的传播需要与报纸的天然结合 | 第27页 |
| ·《申江服务导报》的发展需要 | 第27-29页 |
| ·报纸定性决定了对海派文化的传播 | 第27-28页 |
| ·稳定和拓展读者群的需要 | 第28-29页 |
| 5 《申江服务导报》传播海派文化的策略分析 | 第29-44页 |
| ·“海派”报纸的风格继承与发扬 | 第29页 |
| ·品牌营销方式及报纸形制 | 第29-30页 |
| ·率先选用报纸形象代言人 | 第29-30页 |
| ·塑料袋装报纸创造性便民 | 第30页 |
| ·《申江服务导报》头版设计与海派文化 | 第30-34页 |
| ·头版设计彰显海派文化气质 | 第30-32页 |
| ·头版色彩清新淡雅江南风 | 第32页 |
| ·封面人物选择强调上海 | 第32-34页 |
| ·版面设置凸显上海气质 | 第34-36页 |
| ·版面齐全,富有上海特色 | 第34页 |
| ·版面设置灵活多变 | 第34页 |
| ·怀旧气质版面 | 第34-35页 |
| ·白领版面分量重 | 第35-36页 |
| ·报纸内容与海派文化 | 第36-41页 |
| ·对上海话的重视及上海方言广泛入报 | 第36-38页 |
| ·报纸内容重视外国元素 | 第38页 |
| ·议程设置,“大特写”深度挖掘新闻题材 | 第38-39页 |
| ·生活服务类资讯全方位服务民众 | 第39-40页 |
| ·硬新闻的软化,政治话题严肃性的消解 | 第40页 |
| ·本土表演艺术的推广 | 第40-41页 |
| ·海派文化价值观的倡导 | 第41-42页 |
| ·精明、实惠生活哲学的读本 | 第41-42页 |
| ·务实价值观的弘扬 | 第42页 |
| ·《申江服务导报》广告内容与上海城市气质 | 第42-44页 |
| 6 结束语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