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选题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街道、城市建设和管理 | 第19-23页 |
·街道的涵义、组成和特征 | 第19页 |
·街道办事处的发展历史 | 第19-20页 |
·街道和社区在政府序列和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0页 |
·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涵义和特征 | 第20-21页 |
·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 第21页 |
·社区、街道和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关联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城市建设的一些先进经验 | 第23-29页 |
·国外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 | 第23-26页 |
·国内其他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 | 第26-29页 |
第四章 以沈阳市沈河区皇城街道为例的建设和管理 | 第29-53页 |
·皇城街道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29-36页 |
·皇城街道的变迁和由来 | 第29-30页 |
·皇城街道辖区构成 | 第30-31页 |
·皇城街道主要职能 | 第31-32页 |
·皇城街道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 第32-35页 |
·商业街道——中街 | 第35页 |
·故宫和帅府 | 第35-36页 |
·皇城街道周边环境 | 第36页 |
·皇城街道的发展模式和建设特点 | 第36-40页 |
·皇城街道对于社区的投入和产生的社会效益 | 第36-37页 |
·皇城街道注重辖区的全面发展 | 第37页 |
·皇城街道延续至今的建设政策 | 第37-38页 |
·皇城街道未来的发展规划 | 第38-40页 |
·皇城街道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40-43页 |
·以故宫、帅府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 第40-41页 |
·辖区内棚户区急需改造 | 第41-42页 |
·中街商圈与周边居民区的协调共生 | 第42页 |
·皇城街道交通状况函待改善 | 第42页 |
·地下管网错综复杂 | 第42-43页 |
·社区建设不足仍然很多 | 第43页 |
·政府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影响 | 第43-53页 |
·省市领导和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 第43-44页 |
·沈河区整体改革对街道的支持 | 第44-46页 |
·沈河区对皇城街道的侧重 | 第46-47页 |
·皇城街道自身的努力 | 第47页 |
·各项制度体系的建设 | 第47-53页 |
第五章 以皇城街道为例的沈河区网格化管理 | 第53-67页 |
·网格化管理背景 | 第53页 |
·沈河区网格化管理 | 第53-58页 |
·沈河区网格化管理原则和范围 | 第53-54页 |
·网格工作 | 第54-56页 |
·网格工作的制度建设和保障 | 第56-58页 |
·皇城街道网格化管理基本情况 | 第58-64页 |
·皇城街道网格情况介绍 | 第58-62页 |
·皇城街道网格建设 | 第62-63页 |
·皇城街道措施保障 | 第63-64页 |
·网格化管理的其他事项 | 第64-67页 |
第六章 皇城街道发展建设带来的借鉴作用和经验教训 | 第67-71页 |
·皇城街道的借鉴作用 | 第67页 |
·皇城街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 第67-69页 |
·发展过程中的教训 | 第67-68页 |
·发展过程中的经验 | 第68-69页 |
·以皇城街道引申开去,其他街道和社区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 第69-7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69-70页 |
·可能的解决方案 | 第70-71页 |
第七章 对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 | 第71-73页 |
·对上级机关部门的影响 | 第71页 |
·对各建设单位和研究机构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影响 | 第71页 |
·对百姓观念转变和生活水平的影响 | 第71-73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