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和沉降性状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桩基负摩阻力 | 第10-13页 |
| ·桩基负摩阻力简述 | 第10-11页 |
| ·桩基负摩阻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4页 |
| 2 长短桩复合地基理论 | 第14-20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长短桩复合地基与长短桩组合桩基 | 第14-17页 |
| ·长短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 | 第17-19页 |
| ·长桩作用机理 | 第18页 |
| ·短桩作用机理 | 第18页 |
| ·褥垫层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 ·桩周土负摩阻力作用机理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3 黄土地区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 第20-32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最终应力法 | 第20-22页 |
| ·修正简化应力调整法 | 第20-21页 |
|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应力与沉降分解法 | 第21-22页 |
|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极限应力法 | 第22页 |
|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压缩区域分解法 | 第22-28页 |
| ·加固区沉降量S1的计算 | 第22-26页 |
| ·下卧层沉降量S2的计算 | 第26-28页 |
| ·黄土地区长短桩复合地基工程实例分析 | 第28-31页 |
| ·工程概况 | 第28-29页 |
| ·几种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模式的计算分析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4 湿陷性黄土地区长短桩复合地基三维弹塑性分析 | 第32-64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土体主要本构模型简介 | 第32-35页 |
| ·Mohr-Coulomb 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32-33页 |
| ·Duncan-Chang 非线性模型 | 第33-34页 |
| ·Drucker-Prager 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34-35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64页 |
| ·长、短桩桩身轴力分析 | 第39-42页 |
| ·长、短桩端阻力分析 | 第42-44页 |
| ·长、短桩侧阻力分析 | 第44-49页 |
| ·桩周土变形性状 | 第49-51页 |
| ·垫层模量对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 | 第51-55页 |
| ·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 | 第55-58页 |
| ·短桩模量对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 | 第58-64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4页 |
| ·建议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