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文昌鱼概述 | 第11-16页 |
·文昌鱼的命名和分类 | 第11-12页 |
·文昌鱼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 第12-13页 |
·厦门 2 种文昌鱼的形态比较 | 第13-14页 |
·文昌鱼的性腺发育 | 第14-15页 |
·不同发育阶段卵巢的特征[11] | 第14-15页 |
·不同发育阶段精巢的特征[11] | 第15页 |
·分子生物学在研究文昌鱼过程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文昌鱼的生物学意义 | 第16页 |
2 转录因子活性蛋白(transcription factor AP-1)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AP-1 的结构组成 | 第16-17页 |
·AP-1 的活化 | 第17页 |
·AP-1 的调控机制 | 第17-18页 |
·AP-1 与细胞凋亡 | 第18页 |
·AP-1 与细胞周期调控 | 第18-19页 |
·AP-1 在卵巢颗粒细胞中的研究 | 第19-20页 |
3 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第20-21页 |
·原位杂交技术原理 | 第20页 |
·探针的标记和检测方法 | 第20页 |
·RNA 原位杂交的应用 | 第20-21页 |
4 本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日本文昌鱼 BjAP-1 基因的克隆、进化和序列分析 | 第23-36页 |
1 材料方法 | 第23-28页 |
·实验动物材料 | 第2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仪器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试剂配方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RNA 提取与检测 | 第24-25页 |
·成体文昌鱼卵巢总 RNA 的提取 | 第24-25页 |
·甲醛变性凝胶电泳检测 | 第25页 |
·cDNA 第一链合成 | 第25-26页 |
·PCR 扩增片段、纯化、连接 | 第26-27页 |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27页 |
·克隆测序 | 第27页 |
·序列比较与系统进化分析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全长 cDNA 序列的克隆 | 第28-29页 |
·RNA 的提取 | 第28页 |
·RT-PCR | 第28-29页 |
·序列分析 | 第29-32页 |
·系统进化分析 | 第32-36页 |
第三章 BjAP-1 基因的组织和时空表达模式 | 第36-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5页 |
·材料 | 第36页 |
·质粒和文昌鱼组织 | 第3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6-38页 |
·仪器 | 第36-37页 |
·试剂 | 第37-38页 |
·工具酶、试剂盒和主要试剂 | 第37页 |
·原位杂交所用试剂(Reagents) | 第37-38页 |
·方法 | 第38-45页 |
·pGEMX-AP-1 质粒的大量提取 | 第38-39页 |
·地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探针的体外转录合成 | 第39-42页 |
·载玻片的处理 | 第42页 |
·文昌鱼材料的固定 | 第42页 |
·文昌鱼组织块的包埋 | 第42页 |
·冷冻切片 | 第42页 |
·处理及杂交 | 第42-43页 |
·文昌鱼成体不同组织总 RNA 的制备 | 第43-44页 |
·半定量 RT-PCR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探针的合成 | 第45-46页 |
·文昌鱼成体的冷冻切片原位杂交 | 第46-47页 |
·半定量 RT-PCR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1 结论 | 第49-50页 |
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缩略语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