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窗能量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1 绪论 | 第15-20页 |
·课题背景 | 第15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热光电数学模型及验证 | 第20-28页 |
·模拟软件介绍 | 第20页 |
·传热数学模型及验证 | 第20-23页 |
·传热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传热模型验证 | 第21-23页 |
·自然采光数学模型及验证 | 第23-25页 |
·自然采光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自然采光模型验证 | 第24-25页 |
·光伏发电数学模型及验证 | 第25-26页 |
·光伏发电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光伏发电模型验证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不同气候区和不同朝向光伏窗能量性能研究 | 第28-53页 |
·办公建筑模型 | 第28-32页 |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 第28-30页 |
·室内设计参数 | 第30-31页 |
·建筑运行时间表 | 第31-32页 |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 第32-34页 |
·哈尔滨气候特征 | 第32页 |
·北京气候特征 | 第32页 |
·上海气候特征 | 第32-33页 |
·深圳气候特征 | 第33页 |
·拉萨气候特征 | 第33页 |
·各地区气象数据比较 | 第33-34页 |
·模拟的局限性及不确定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严寒地区哈尔滨模拟结果 | 第35-38页 |
·热负荷 | 第35页 |
·冷负荷 | 第35-36页 |
·全年耗电量 | 第36-38页 |
·朝向影响 | 第38页 |
·寒冷地区北京模拟结果 | 第38-41页 |
·热负荷 | 第38-39页 |
·冷负荷 | 第39-40页 |
·全年耗电量 | 第40-41页 |
·朝向影响 | 第41页 |
·夏热冬冷地区上海模拟结果 | 第41-44页 |
·热负荷 | 第41-42页 |
·冷负荷 | 第42页 |
·全年耗电量 | 第42-44页 |
·朝向影响 | 第44页 |
·夏热冬暖地区深圳模拟结果 | 第44-47页 |
·热负荷 | 第44-45页 |
·冷负荷 | 第45-46页 |
·全年耗电量 | 第46-47页 |
·朝向影响 | 第47页 |
·高原地区拉萨模拟结果 | 第47-50页 |
·热负荷 | 第47-48页 |
·冷负荷 | 第48页 |
·全年耗电量 | 第48-50页 |
·朝向影响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4 不同透过率光伏玻璃能量性能研究 | 第53-64页 |
·严寒地区哈尔滨 | 第53-55页 |
·冷负荷比较 | 第53-54页 |
·热负荷比较 | 第54页 |
·全年耗电量比较 | 第54-55页 |
·寒冷地区北京 | 第55-57页 |
·冷负荷比较 | 第55-56页 |
·热负荷比较 | 第56页 |
·全年耗电量比较 | 第56-57页 |
·夏热冬冷地区上海 | 第57-59页 |
·冷负荷比较 | 第57-58页 |
·热负荷比较 | 第58页 |
·全年耗电量比较 | 第58-59页 |
·夏热冬暖地区深圳 | 第59-61页 |
·冷负荷比较 | 第59页 |
·热负荷比较 | 第59-60页 |
·全年耗电量比较 | 第60-61页 |
·高原地区拉萨 | 第61-63页 |
·冷负荷比较 | 第61页 |
·热负荷比较 | 第61-62页 |
·全年耗电量比较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