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信用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引言第8-15页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第8-9页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第8页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第8-9页
   ·研究综述第9-13页
     ·国外研究状况第9-11页
     ·国内研究状况第11-13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14页
     ·研究思路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第14-15页
     ·研究重点第14页
     ·研究难点第14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4-15页
2 马克思信用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5-30页
   ·信用的产生第15-17页
     ·信用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建立的第15页
     ·信用是货币出现和货币运动的必然结果第15-16页
     ·信用是对高利贷资本扬弃的结果第16-17页
   ·信用的内涵第17-19页
     ·经济层面信用的内涵第17-18页
     ·道德层面信用的内涵第18-19页
   ·信用的特征第19-21页
     ·脆弱性第20页
     ·风险性第20页
     ·信仰性第20-21页
   ·信用的形式第21-24页
     ·商业信用第21-23页
     ·银行信用第23-24页
   ·信用的双重作用第24-30页
     ·积极作用第24-27页
     ·消极作用第27-30页
3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第30-41页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第30-33页
     ·起步阶段第30-31页
     ·发展阶段第31-32页
     ·完善阶段第32-33页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缺失的表现第33-37页
     ·商业领域的信用缺失第33-34页
     ·金融领域的信用缺失第34-35页
     ·消费领域的信用缺失第35-36页
     ·政府领域的信用缺失第36-37页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缺失的原因第37-41页
     ·历史原因第37页
     ·认识原因第37-38页
     ·制度原因第38-39页
     ·法制原因第39页
     ·管理原因第39-41页
4 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第41-50页
   ·树立良好的信用理念第41-42页
     ·确立信用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观念第41页
     ·强化信用的“经济价值”观第41-42页
     ·培养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的意识第42页
   ·加强社会主义信用道德建设第42-44页
     ·重新认识道德伦理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辩证关系第42-43页
     ·加强社会道德伦理建设第43页
     ·加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教育第43-44页
   ·完善信用制度的建设第44-46页
     ·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第44页
     ·建立和规范企业破产制度第44-45页
     ·完善信用法律制度第45页
     ·建立信用评估制度第45-46页
     ·建立失信惩戒制度第46页
   ·加快推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进程第46-47页
     ·提高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第46-47页
     ·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公平竞争第47页
     ·提高市场主体素质增强行为自律性第47页
   ·加强信用的监督管理第47-50页
     ·规范政府在信用管理中的职能第47-48页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管理监督作用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6-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的历史观及其当代启示
下一篇: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